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田小娥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人物",但又是形象丰满鲜活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作品中最为成功的女性形象。与此同时,她又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物形象,其在《白鹿原》这一部"民族秘史"中的人性放纵与毁灭,充分显示出封建家族文化境遇下的中国女性命运是何等的悲惨。若对其悲剧命运加以具体展现与冷静审视,不难发现田小娥这一女性形象背后所负载的文化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
田小娥与鹿冷氏作为宗法文化下传统妇女命运的符号性象征 ,都是封建社会礼教和宗法制度的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田小娥以肉身的敞开来表现生命个体的感性欲望 ,来对抗传统伦理道德 ,从而走向生命的尽头 ;鹿冷氏以肉身的遮蔽来试图顺从和适应传统伦理规范 ,却最终走向了人格的分裂。她们作为作品中一组二元对立人物展示了我们民族性心理的某些印痕。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形象,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她是一个荡妇,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性奴隶,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个具有顽强抗争精神和积极生活态度的女性。实质上,田小娥是一个具有强烈地生存欲望的女性,她通过婚姻和肉体去获得基本的物质保障,通过劳动和鬼魂附体的方式去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尊重,还突破伦理道德的约束去追求幸福爱情。  相似文献   
4.
《白鲸》中狮子般的亚哈与《白鹿原》中羔羊般的田小娥虽然性别与文化环境不同,然而都走上了一条复仇之路:即为了平等与自由而挑战压抑自己的传统并葬身于庞大且顽强的传统势力之中的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5.
王仲生 《唐都学刊》2012,28(3):23-29
朱先生是"白鹿精神"的人间体现者,一个"大儒"形象,他并不是没有缺陷与不足的。他是清末士大夫和文化传统的代表性人物,与现代知识分子格格不入。他对现代文明的拒斥,对田小娥的不能容忍,揭示了他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田小娥和卡门都拥有着美丽的容貌,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她们都有着叛逆的性格,并且最后都被人杀害。但是这两位女性人物形象在个人追求、生存方式和悲剧的成因上是不同的。田小娥追求的是做庄稼汉的妻子,她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而卡门追求的是无任何具体形态的自由状态。她们命运的不同在于文化根基的不同,田小娥的命运体现着陕西关中文化的内涵,卡门的命运则是深受吉普赛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铁凝的作品《玫瑰门》和张宇的作品《疼痛与抚摸》都是研究女性悲剧命运的优秀作品,《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也一直受到高度评价。文章试图通过三部作品的女主人翁司绮纹、水秀和田小娥的形象全面揭示女性命运中的文化悲剧。  相似文献   
8.
金莲和小娥是父权专制社会的牺牲品,短暂的生命受尽压迫与屈辱,性是她们抗争不公平命运的唯一武器。畸形的反抗方式决定了专制枷锁的愈加沉重,直至扼杀了她们鲜活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田小娥是陈忠实构思《白鹿原》首先“跳出”的人物形象。作者一方面同情田小娥“原欲”的抗争性和悲剧性,以“反向写作”回应县志中“贞妇烈女的事迹和名字”;一方面通过鹿三、白嘉轩、高玉凤,实现对田小娥的纵深“否定”。这种矛盾心态与挖掘“民族秘史”的写作目的相互作用,使田小娥形象形成四种基本内涵:被歧视的“工具”(弱女)、大胆追求感性快乐的情感主体(欲女)、具有牺牲精神的复仇女性(仇女)、母性未泯的关怀者(凡女)。田小娥内心渴望被宗族文化认可、接纳,但实际行动与宗族文化渐行渐远,如果以田小娥为观测点,《白鹿原》中诸多人物(尤其是女性形象),又获得一种生动而深沉的寓意。陈忠实借助这一形象,直面宗族文化,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总体性进行拷问。  相似文献   
10.
田小娥是《白鹿原》里最鲜活、最有艺术魅力的人物,她为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勇敢地背叛了无爱的婚姻,却从此跌入了众叛亲离的深渊,变成了一个淫荡的坏女人,被她赖以生存的白鹿原世界永久地开除。她与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都集中地指向人类的一个难题——情欲与道德的永恒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