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0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428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下,中国的女性主义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在很多方面消解男权,甚至有超过男性的趋势。在文学上,女性主义文本很多,作家的女性主义意识也十分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几个文本并借鉴原型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女性反叛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幻灭》里静女士的意义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政治理念的符号,而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女性叙事的两个极地之间的脆弱的中间地带。她三次精神幻灭的实质是她在女性自我与集体力量、在自由和规范之间痛苦挣扎后的绝望。她的悲剧结局表明作者在张扬"五四"以来的女性独立思想的同时,又对消解女性意识的新的男权价值观的认同,显示了作者头脑里的男权主义思想积淀。  相似文献   
3.
当代家族小说的性别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族小说创作中,当代作家以现代意识与人道同情表现出对女性命运与妇女解放问题关注的热情,但由于受到男权社会文化传统与性别立场的影响,他们对女性不幸命运的同情之中又存在着性别上的隔膜,无论是对女性躯体的描写,男女两性关系模式的建构,叙述者与人物的性别话语,还是在性际关系价值评判中的厚此薄彼,都从不同的侧面流露出作家男权意识的传统积淀,都是男性对女性一厢情愿的想象性书写。  相似文献   
4.
一、原料选择 (1)精饲料。兔常用的有玉米、大麦、高粱、麦麸、豆饼、葵花饼、花生饼、小麻饼、鱼粉等。料中含水量不超过安全贮藏水分,无霉变,杂质不超过2%。(2)粗饲料。兔常用的有玉米秸秆、豆秸、谷草、花生秧、栽培干牧草、树叶等。晒制良好的粗饲料水分含量为14%—17%,叶片脱落少,色绿且有芳香味。霉败或水分高的粗饲料禁止使用。玉米秸秆容量小,加工时颗粒化或加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的小说把女性的地位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其创作模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受到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和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其次,西式的教育和所处的位置使林语堂美化着古老中国的一切,包括一些糟粕;最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林语堂难以摆脱男权文化的影响,在创作中不自觉地歧视女性.可以说林语堂的女性观是一种不正确的女性观,他笔下的女性是被男人欲望化的女性.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书写者 ,在 2 0世纪 4 0年代的孤岛上海 ,以老辣犀利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揭示了她们的妻性、母性、女儿性的异化 ,带有女奴时代的烙印。张偏离了五四新文学的启蒙主义的传统 ,以独有的苍凉、绝望的人生意识观照了处于千年男权中心意识下的女性的原生态 ,冷静而又真实地反映了她们的真面目 ,有其深刻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天使”与“妖妇”是男权社会中在男性作家笔下经常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塑造了娜塔莎和艾伦这一组相互对立的人物形象。这两种形象都体现了男权社会的男性们对女性的期待、仇恨、恐惧和丑化,是不真实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女性的男权中心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8.
陈染以个人写作的创作姿态,超性别意识的写作策略,在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舞台上来抒写着来自其生命体验的女性仪式。她以女性立场关照女性生存困境及精神困境,并达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无处告别》是作家这一写作特色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的“三恋”及《岗上的世纪》以女性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大胆地展示了女性生命本真图景,感同身受地道出了属于女性自己的真实心声,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其女性意识又不免染上了男权话语的色彩,形成了“双声”同构的两性话语共生的现象。本文主要从作品的结构安排、形象塑造、叙述策略等方面加以论述,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对作者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9):117-121
中世纪女巫艺术形象是男性中心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无论是丑陋的女巫,强健的老女巫,还是妖艳的年轻少女,这些形象都充满了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惯常所见丑陋而又可怕的女巫形象体现了男权叙事对女性的丑恶化、妖魔化和欲望化。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这些现象,可以说是男权叙事话语下所塑造的"性异类"。当下流行的女巫文化(如女巫电影)于无形中仍在强化自中世纪而来的男权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