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93篇
社会学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汉卿杂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多为女性 ,而且有悲剧有喜剧。但是无论悲剧还是喜剧 ,在其中的女性人物身上都闪烁着斗争与反抗精神的光辉。无论是冤屈感天动地的窦娥 ,还是勇敢机智的赵盼儿 ,美丽聪慧的谭记儿 ,全都寄寓了底层人民的理想 ,同时也鼓舞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底层人民反抗强暴 ,争取公理的斗志。  相似文献   
2.
“敬”德论     
"敬"作为一种道德,出现于西周初年,其最初意义主要是指一种临事态度,即"敬事"。"敬事"表现为两大层面的意义:畏—惧—警的道德心理意识和慎—肃—勤的道德行为表现。当代敬业精神在继承和弘扬其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还需结合时代特征,在责任、创新、趣味和乐群等方面予以丰富和发展:凸显责任的属人性与社会性;辩证分析以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长度为主体的敬业评价尺度,强调创新是人之主体性和创造性特征的集中体现;主张趣味是敬业精神的真正底色;明确乐群这一传统理念与团队精神在内涵上的相合处。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是为民歌辩护的通俗文学家,他推崇和重视民间俗文学传统,搜集、整理、研究、批评、拟作民歌。他把视线投入民间,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市井民众,表现出浓重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江流儿"源于古老神话,世代流传。孩子出生后,因为种种不得已的理由被抛弃于河流,最后被人捡拾,长大成人后往往成就一番事业。"江流儿"原型带给我们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这种已经植根于民族精神血脉中的集体无意识,在历代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通过对"江流儿"原型的阐释,打通神话和现代的界线,并且探究"江流儿"原型的当代状态,通过两者的契合点和象征性的置换变形,可以揭示出"江流儿"原型在当代文学中的深层含蕴、更具概括性的典型意义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5.
额尔古纳河流域是蒙古族的发祥地,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记载着原蒙古人来到和离开此地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社会构成、故事情节和生动画面。学者们常常传诵和引用它的感性表述,但对它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却研究甚少。然而,额儿古涅昆传说的真正意义可能就在挖掘、传承和弘扬它的精神。本文通过对传说的真实性及其精神实质进行历史和逻辑的分析,部分地澄清它的真实性的同时,抽象概括了蒙古人原有的根本精神,即"乞颜精神"和"捏古思精神"。这原始精神作为民族灵魂以永不枯竭的智慧和力量引领和推动着蒙古人的勇敢与开拓创新、和谐与适应发展,使得蒙古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断创造历史。  相似文献   
6.
齐夫 《中华魂》2013,(21):32-33
《舌华录》十五记:明代官员左英纶在《示儿》一文中叮嘱子女说:“丈夫遏权门须脚硬,在谏垣须口硬,入史局须手硬,拒贿赂赃钱须心硬,浸润之谮须耳硬。”其意为:大丈夫在权贵门前不腿软,任谏官要敢于直言,做史官要秉笔直书,拒受贿赂赃款要坚决’,当别人向自己进谗言时不要轻信。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儿”缀称名遵循社会语言学“权势”与“等同”两条原则.在权势不等的人中使用,只可能是单向的,体现了交际双方不平等的权势关系.在权势相等时,有无等同关系制约交际者是否使用“儿”缀称名,以显示亲密或礼貌.这体现出权势关系不同参数之间的竞争以及在等同原则支配下交际者使用“儿”缀称名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后期的撒里畏兀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嘉靖七年(1528年)明朝兵部尚书王琼总制三边、安辑东迁后的 撒里畏兀儿诸部,至明、清之交。这一时期,撒里畏兀儿失去了自"黄头田纥"以 来的左右一方的相对独立局面,因受制于人而动荡不安、艰难求生,对今日裕固 族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曾现江 《民族研究》2006,5(5):79-84
作为藏族的一个支系,康区北部的霍尔人与周围其他的藏族人群相比,在语言、体质、文化面貌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他们被普遍认为与蒙古族存在一定的族源关系。本文认为,康北的霍尔人的来源更有可能与元代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头回鹘即撒里畏兀人有一定的关系。公元1331年,一批撒里畏兀军队迁徙至康区北部,经过与周围其他民族不断融合,逐渐发展成为藏族的一部分,但依然保留了一些撒里畏兀人的文化传统和体质特征,被其他藏族人群称为“霍尔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