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趣的绰号     
"番薯。""余钰吉,谁是番薯?""番薯就是你呀,怎么了?""你才是王老吉!""番薯!""王老吉!"……争吵仍然在继续。这时,同学们围了上来,讲了个笑话:"一天,一个员工正在吃番薯,吃着吃着,觉得太渴,就拿起王老吉喝了起来。"话音刚落,大家立刻笑起来。我们也特高兴。  相似文献   
2.
童年的番薯     
城镇的喧嚣中夹杂着浑浊的气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一阵响亮的叫卖声:“烤番薯,又香又甜——”心中不禁一喜,急忙买来一个尝一下,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黄皱皱的皮裹在软绵绵的果肉上,尝上一口甜甜的,但似乎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赵圣涛 《兰州学刊》2010,(8):195-197
乾隆后期,河南自然灾害频仍,清政府采取了蠲免、蠲缓、缓征等赈灾措施,缓解了灾民的生存压力。为进一步有效地防灾减灾,清政府在河南大力推广番薯种植,成效显著,对地方经济结构与民众生产生活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猫 《人生与伴侣》2008,(12):54-54
粉蒸排骨即将排骨腌入味,撇上蒸肉米粉和清水抓匀,然后铺于番薯块上,放入锅内隔水清蒸至熟即成。唯用蒸肉米粉才能做出美味的粉蒸排骨,虽然排骨蒸熟后肥而不腻,软烂入味,但饱吸鲜味的番薯块。才是此菜的精华所在哦!  相似文献   
5.
番薯这一农作物为例,依据福建地方史料的相关文献记载,初步考察了福建经济作物的引进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薯一薯二     
《家庭科技》2007,(12):35-36
红薯带着很多儿时的色彩,它甘甜的味道、柔和的颜色,是我最喜欢的.记得小时候尤其是冬天,最喜欢吃胡同里推车叫卖的烤红薯,烤得很焦的皮、金黄色的瓤,还有那香甜的气味,都是我至今难忘的.红薯又称甘薯、番薯、山芋、洋芋等.品种很多,皮色有白、淡黄、黄、红、紫红之别,肉色也有黄、杏黄、紫红的.  相似文献   
7.
红薯,又称甘薯,各地的叫法不一,四川叫红苕,山东叫山芋、地瓜,安徽叫白芋,河南叫红薯,北京叫白薯,福建、浙江叫番薯、地瓜。红薯原产于南美洲秘鲁,后来传入东南亚一带,而何时传入我国则说法不一,有一说是明代福建省长乐县一个名叫陈振龙的华侨从吕宋带回来的。  相似文献   
8.
乾隆后期,河南自然灾害频仍,清政府采取了蠲免、蠲缓、缓征等赈灾措施,缓解了灾民的生存压力.为进一步有效地防灾减灾,清政府在河南大力推广番薯种植,成效显著,对地方经济结构与民众生产生活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晔 《家庭科技》2007,(9):36-37
秋天,各种蔬菜大量上市.根据祖国医学"人与天地相应"理论,食用应季蔬菜对于人体健康十分有益.而秋季盛产的蔬菜大都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科学研究发现,其中有的秋菜采用生吃和熟吃两种不同的方法,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特别是萝卜、藕、山药、番薯等,生熟两吃具有不同的治疗及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0.
陈振龙从吕宋带回番薯,并试种成功,经过金学曾的大力推广,使得福建先于全国在全省范围内栽种番薯,相对解决了福建缺粮的问题,福建民间也尊称番薯为“金薯”,以示对金学曾的爱戴;民众也为金学曾、陈振龙塑造神像,以之为民间神灵加以膜拜.当然,由于福建海洋经济的发达,也并不排除其他闽人带回番薯作物,只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