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房改房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实物分房的产物,社会对房改房物业管理需求巨大,而物业管理公司却难有作为.房改房物管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房改房物管市场的形成,需要整个社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从住房实物分配到货币化分配,从单位免费修房到交费的物业管理,广大业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转变观念.政府、企业要加大物业管理的宣传力度,引导人们转变观念,认识、接受物业管理.  相似文献   
2.
铸币税即政府发行货币所取得的收入 ,一般可理解为货币发行成本和货币面值间的差额。在通货膨胀情况下 ,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政府的实际铸币税收入小于其名义铸币税收入。铸币税问题的讨论一般是同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相联系的。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发国债为核心 ,财政赤字经常化。政府可以从财政赤字货币化中得到多少铸币税收入受制于三个因素 :经济增长对基础货币的需求 ,经济的实际增长率 ,以及货币需求对通货膨胀和收入的弹性  相似文献   
3.
明初的"洪武型财政"以实物本色与亲身行役为主要内容,编户与国家之间存在着极强的人身依附关系。湖北地区的赋役结构在明初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中东部地区以田赋与湖课为主要的收入,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以田赋为主。到了弘治年间,湖北的地方州县开始对运往京库的部分田赋折银。至嘉靖年间,地方州县赋役折银的范围与比例都进一步扩大。在部分州县,役的银差与力差在明中叶已实现全部折银;田赋的征收以"一条边"(1)的形式展开;夏税秋粮折银的比重也相应增加,存留本地的部分已多过起运京师的部分。由此可见,湖北地方州县的赋役货币化演变自弘治年间已开始,这种来源于民间社会自下而上的改革实践,使万历年间朝廷自上而下推行的赋役改革在一个半世纪的准备下得以进行。湖北地区自弘治年间开始的赋役折银与赋役合并,是经济领域的白银货币化对赋役制度的冲击,同时也是万历年间财政改革的前期铺垫。从更深远的社会意义上来说,赋役领域的货币化趋势,推动了明代国家的转型,使国家与编户齐民之间从高度的人身依附关系,转变为货币关系,编户的人身依附减轻。可以说,万历年间的财政改革,是赋役制度自下而上变革的延续与突破,而不是改革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推行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旨在从源泉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形象,节约财政支出。湖北省老河口市作为全国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试点县已取得成功经验。为此,本刊特邀老河口市委书记刘金元撰写了此文,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方圆  王恒伟 《学术交流》2012,(12):123-126
16世纪中叶,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形成,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中国由于是白银贫矿国,在明代之前一直实施铜铸币和纸币政策,只是在明代中叶之后对白银货币实施了放任的政策。由于中国人多地少,劳动力十分廉价,这样以白银为计价单位所表示的商品价格极为低廉。欧洲由于人均土地资源高于中国,人均薪资也高于中国,而且白银供应极为充沛,在一般日用品价格上,远远高于中国。因而,在一般商品价格竞争上,总体不敌中国。当时美洲和日本盛产白银,是世界白银的价格洼地,欧洲又实施了较为自由的贸易政策。这样控制白银的欧洲、日本和掌握世界最低廉商品的中国,相互之间都有极为旺盛的需求,于是,世界市场很快就形成了美洲、日本白银与中国商品交换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漫画     
《人才瞭望》2012,(8):111
  相似文献   
7.
明代隆庆万历时期是国家货币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时期,然而货币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国家上下,集中表现为白银存量不足与好钱不足。面对此种局面,明廷通过各种举措力图扩大货币供给量。此时又处于海外银流入数额不多、国内银矿屡兴乏力、一条鞭法加速推广的供需矛盾时期,朝廷只得放开海禁、不断寻求内地矿源来增加白银数量,但效果不显。为此明廷将更大的希望寄托于扩铸铜钱来增加货币存量,应对货币主导权日益下移的问题。万历前期的扩铸计划准备充分,工本也属充足,但地方铸钱却在很短时间内纷纷挫败,显示了国家钱法的长期颓势难以逆转。万历后期,神宗甚至采取极端措施,派出矿监税使疯狂地搜刮民间金银,国家铸钱也日益沦为解决财用的工具。不少地方的货币流通遭遇了更加纷乱的局面,政府权威在市场力量面前遭遇挫败。这系列过程昭示着晚明政府在面临日益货币化、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中,始终无法建立起有效的货币金融手段,将其内化成自身的经济资源,折射出明代货币制度缺失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8.
投资者应当谨记的是,白银的波动幅度大于黄金,因而把握好了波段,收益的幅度也会大于黄金,但如果投资失误,亏损的几率也会很大。  相似文献   
9.
元朝平宋过程中,开始在新占领区用中统钞替代南宋银钱楮,至元十七年正式宣布"江淮等处行钞废钱"。但中统钞在替代南宋旧币过程中,持续大幅度贬值,元廷甚至一度被迫承认白银流通,恢复铸钱。这一时期中统钞贬值,不能简单归因于纸币发行量过大,而与货币替代政策的失败密切相关。这既是元廷贬损铜钱价值的直接结果,更是中统钞难以适应当时中国南北银钱比价差异,被代表不同价值体系的铜钱、白银及南北银钱比价差异撕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醒世姻缘传》中有大量篇幅描述晚明经济生活中白银和铜钱的使用。本文结合其他明清小说,对比黄金的应用,考察白银在流通领域中称王的现象,并提出晚明并无现代金融信用意义上的远程汇兑机制。携银旅行现象的普遍,正可以说明这一事实。本文指出,以往金融史研究中常被用来证明远程汇兑存在的几条关键性文献,需要被重新审视。本文亦考据从嘉靖到崇祯时期所铸造的数种制钱,提出《醒世姻缘传》中颇受民众欢迎的"黄边钱"乃是两种黄钱与优质镟边钱的统称;而书中因行使不通而被收回的当十折子钱则应为天启通宝折十钱。制钱的铸造、发行及其在流通领域中受欢迎或被抵制的情形,有时会出现脱逸于经济规律、却受政治因素干扰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