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画"是理解石涛绘画美学思性与根据性,但更强调根据性."一画"也是画家创作的原动力和根本规律,它虽与具体的艺术技巧有关,但不再是对具体的法则与规律的描述."一画"还是在本体与画家主体之间的联系纽带,它根源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而之所以能实现这种"天人合一",与画家的淡化功利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陈林的工笔花鸟作品在画界是独树一帜的,他的作品以不同元素构建神秘的画面空间,用矛盾或者"错误"方式将花鸟置于其中,从而显示出某种颇具戏剧感的倾诉和叙事意味并以他自已的方式诠释对传专统和当下审美取向的理解。陈林这些静化和精致化的工笔画作品,给人们新奇而又悠远的意蕴感,引发人不同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个性是艺术的灵魂,《石涛题画集》中说:"笔墨乃性情之事,于依稀仿佛中,有非笔墨所能传者。"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同一个表象特征,同一词、句、笔、墨,乃至思维、行为,既是成功的优势,又是不足的缺陷,优出于斯,悲亦出于斯也。一旦失去这种统一,个性差异就不存在了。人非其人,画难为画。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概是于此。"米之颠、倪之...  相似文献   
4.
石涛的“一画论”美学体系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主要论述了绘画创作中法则和自由的统一,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整体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一画论”美学体系散发出浓厚的佛学思想,也可以说,强调顿悟、直觉的禅宗思潮对于石涛的人生观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这进而孕育了他独特的审美心理及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邱丽娟的《黄山组画——清梦山魂》系列,是她深入皖南写生所创作的系列作品。流连于她的艺术世界中,感到满纸云烟,风姿不凡。其中幽岩远壑,豁然在目;怪石奇松,隐然可观。迢递不尽的水,如梦如幻的雾,似有若无的烟,往复回环的云,真是满纸飘动,满幅澹宕。置身其间,感到神惊魄悸,不知不觉问,心灵也随之飘动起来了。画史上画黄山而出色者何其多矣,大师如林,远如渐江、石涛、梅清,近如黄宾虹、刘海粟,无不以其绚烂生姿而彪炳于世。故今人要画出有意味的黄山景致,出一头地,何其难矣!  相似文献   
6.
石涛的绘画艺术融合了儒家的进取精神和道家的自由精神,倡导画家投身到大自然中去,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感受,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艺术意境。其作品奇肆豪放、不同时流,面貌多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傻瓜,我爱上别人了我一直管石涛叫傻瓜,因为他善良、坦诚、憨厚,如今说起来这些特质简直就是傻的代名词。而石涛却不在乎:傻就傻,我就是愿做一个大傻瓜。石涛一度是我的骄傲,他对我的爱无以复加,宠得我像个骄傲的公主。可是,随着秦放的出现,我的骄傲渐渐失去了颜色。秦放是单位的新人,人长得帅气,又能说会道,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被学界称为“谜团”的《石涛画语录》中的“资任”说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哲学、画学以及汉语语义阐释的广阔背景,对这一概念作了细致的辨析,认为这一概念懈含着受任、取任、胜任、保任和自任五个层面的内容,这几个层面具有内在理论联系,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石涛画不思想的个性特点,文章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资任”是《石涛画语录》中仅次于“一画”的重要概念,它被置于《画语录》结尾,有收摄全篇的用意。  相似文献   
9.
石涛的一画说主要是在禅宗影响下形成的一个重要概念,一画不是道,不是线,而是法,一切具体的法则是有为法,而一画是无为法,是最高的法,至法无法,无法即法本身,石涛强调这一无为之法,意在使画家解除一切来自于传统,概念,物欲,笔墨技法等束缚,进入到一片创作的自由境界中,所以,一画的核心是要掘发人的创造力,这一创造力是人的自性的显现,而如何使这一创造灵明自在兴现,惟有通过妙悟的认识途径才能达到,石涛的一面说,不是一个关于画法的理论,而是一种侧重于建立自性本体的理论,这一自性本体可以称为创造 本体,一画可以说是一种体物方式,一种创作原则,一种创作心境,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人生境界,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石涛在画学方面的整体看法,所以他说“吾道一以贯之。”在中国画学史上,虽然也有一画,一笔画等类似的概念,但和石涛的一画说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一画说是石涛独创的画学概念,如果说石涛有画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中心概念就是一画。  相似文献   
10.
周怡 《学术交流》2001,(2):113-118
石涛试图以哲学的高度,把他对绘画的全部认识贯通起来.他以"一"这个道家特殊的哲学概念替代了以往画论中的"道".这是介于"道"与"万物"之间的一个概念.一方面,它有"道"的生成意义;另一方面,又是物自体."一画"是人类依据于自然的创造,它打破了自然的原始状态,铭刻上人的意志.石涛在继承中国哲学关于宇宙起源、艺术起源学说基础之上,又强调了艺术家主体创造的因素.以此冲破因袭的成法,创造出一个"我法".所以石涛认为,受先于识,要把握一画之法,就要强调艺术家自身对自然的感受,固守成法必然导致自我感受的丧失,惟有不受任何概念束缚的"一画"才能真实地表现自然,也表现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