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69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展现新科学的混沌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初孕育、后期才兴起的温沌研究,是当今“新科学”思潮中的一个重要代表。混沌现象的提出是科学深入发展的必然;混沌研究的发展是现代科技成果的结晶;它为各学科的研究开阔了思路,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2.
对于全球经济肌体而言,2008年也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十字关口——在风险中历练得更加坚强或者失去自救的力量而只能匍匐挣扎。  相似文献   
3.
“错案追究制”自90年代在我国各地法院全面建立以来,争议颇多。笔者认为,基于目前中国的司法状况,“错案追究制”确有存在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对“错案”的认定却陷入一个误区,即以权力为标准,而不是从案件本身找依据,致使该制度在执行中,既未能有效发挥监督警示作用,又加大了法官压力,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而完善此制度的关键是在于理顺“错案”概念。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知识的真理性的相对性与条件性及知识的确定性、随机性与模糊性的相互联系,指出知识发展的最高成就是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技术,人们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知识基本属性的辩证关系,到实践中去探索、研究和运用知识,为人类文明与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是一个十分自然的倾向,在其哲学表现上,我们可以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那里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一点.在中世纪,上帝被看做确定性的最后归宿.在十七世纪,西方哲学发生了认识论的转向,出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尽管二者之间有种种的不同,但它们对知识都持一种基础论的看法认为知识有一确定的基础.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关于实践的思想中更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的法律界定成果基础上,从国内法操作层面探讨了界定传统知识应受保护对象的可行性,认为不断变化的传统知识具体形态是可以通过考察多份实践行为样本来确认的,以文化特征性为标准用以判定应受保护对象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正《军队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起草公文应当做到"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完整准确地体现上级意图"。为此,机关拟稿人员在动笔前必须完整准确地领会上级的发文意图:对总体性意图要始终遵循,对具体性意图要灵活执行;对明示性意图要如实贯彻,对暗示性意图要心领神会;对确定性意图要坚决照办,对非确定性意图要完善补充。  相似文献   
8.
9.
德国学者韦伯在运用其首创的"法律理性类型"概念进行比较法研究时,认为英国法不具备"法律理性类型"的"形式理性"特征,不能为社会带来必要的"确定性".然而,作为西方法律文明另一代表的英国法,其实际地位与作用却与韦伯的判断相左."法律理性类型"理论之所以在英国法分析中出现困境,原因在于韦伯把"形式理性"概念绝对化了,认为只有具备该特征的法律才能为社会提供必要的"确定性",才是"法律理性统治"所要求的法律形式.事实证明,英国法通过"遵循先例"的方式,同样能够获得"确定性".英国法是另一种符合"法律理性统治"的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10.
对知识本性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以近代科学和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传统科学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的本性是客观的、普遍的、价值中立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客观性知识容易走至绝对主义的理论缺陷日益显现,并面临历史和现实困境。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的加剧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工具理性对人性的扭曲、经济和生态等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引发后现代主义者的尖锐批判,具有鲜明非确定性特征的后现代知识观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