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勇 《西藏研究》2016,(4):79-82
碉楼是青藏高原一种古老的文化遗存,随着时间的推移,碉楼初始的功能渐渐淡出,成为一种神迷的文化现象。位于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境内分布着众多碉楼,大多依山傍水,由石彻而成,平面呈"亞"字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五邑地区及邻近县份的部分地区,很多赴海外谋生的华侨回乡结婚,并建碉楼和别墅等楼房供家人居住。时人在建设过程中,以模仿西洋建筑为尚,参考及借鉴西方古典建筑的某些特征,又混有本地传统建筑文化元素。以岭南地区盛行的建筑装饰壁画与灰雕为主要表现手法,兼用进口材料与西画技法。然而,此种装饰无论在材料或者表现主题和表现手法上,都不同程度地异于岭南地区的传统特点。本文以民国时期广东开平县的华侨建筑为例,分析民国时期北美华侨之乡的壁画和灰雕装饰的特点、成因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余晖 《源流》2012,(3):13-16
来到河源麻布岗镇,大长沙村是必去之处。因为它建村年代悠久,书院、碉楼等古建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龙川县现存古建筑中可谓首屈一指。大长沙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600多年。这里历来崇文重  相似文献   
4.
提起羌族民居,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高达10余米的碉楼。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最常见的羌族民居则是并不起眼的石碉房,与高大的碉楼形成鲜明对比。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却是北川羌族区别于四川省内阿坝州等地的羌族最明显的居住特征。  相似文献   
5.
羌族民居建筑及其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岷江上游的茂县黑虎羌碉为例,运用人类学和建筑学理论从分析羌族碉楼的分布、建造、功能、类别、规模人手,揭示了碉楼所蕴涵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探讨羌族碉楼的价值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想象的"高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关于碉楼的起源和功能,在学术界既有的研究中,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是战争论派,他们认为是战争导致这种建筑的出现,其主要功能是防御敌人的进攻;而综合论者试图将宗教信仰和古典功能主义糅进战争论中,进而认为,是战争和宗教信仰这两者的结合,产生出碉楼的审美意义。本文踵继并发挥另一个一直处于微弱的或者隐藏状态的传统观点认为,碉楼的产生不是战争,也不是生物机体的需要,而是基于当地族群的文化象征系统关于世界的观念和具体历史场域互动的结果;它是当地人想象和创造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有"千碉之乡"美誉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梭坡乡,一座座屹立百十年不倒的碉楼是全世界民俗专家和摄影师争相朝圣的地方。随着新中国民族政策的落实与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这一地区种植的玉米也因个大、粒满、淀粉足、无  相似文献   
8.
背景资料 营盘村,是一个藏族村落,有200多口人。距理县县城两公里,在县城后山半坡处。  相似文献   
9.
<正>开平碉楼与村落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这里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同时也是碉楼建筑之乡、艺术之乡。开平碉楼鼎盛时期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回乡  相似文献   
10.
<正>赤坎镇是开平侨乡的重镇,有着古老的街景、古朴的民风、中西合璧的建筑物。赤坎古镇至今保留着具有独特西洋格调的建筑楼群与石拱桥、骑楼木阁、双层瓦顶。其中有闻名海内外的司徒氏图书馆和近堤西畔的关族图书馆;而堤西路的骑楼建筑群更是赤坎侨乡文化的一景,沧桑厚重的石街、斑驳镂空的窗花、精雕雅致的灰塑形成独具韵味的欧陆风情街,真实地见证了赤坎古镇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