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寺院经济是佛教发展的经济基础,中国寺院经济形成于南北朝时期。政权对汉唐之际的寺院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政权为代表的上层社会对寺院认可是寺院经济产生的前提,政权、信众的赠赐施舍是寺院经济财富积累的基础,寺院所从事宗教文化活动承担着社会教化和慈善事务。寺院经济的发展壮大与世俗地主经济矛盾加剧,产生了种种限制寺院经济的措施,其极端就是"三武一宗"灭佛。至唐代中叶后,寺院、僧尼的免税特权逐渐消失,寺院经济的经营模式也向禅林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书院兴盛了近千年,考其原由主要有:官学的衰落、佛教禅林的影响、政治斗争的需要和封建统治者的重视等几种。  相似文献   
3.
黄冈地处"吴头楚尾",素有"鄂东门户"之称,是中国禅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全国六座禅宗祖庭,黄冈独占两座,自古就有"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的美誉。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至今仍延绵不绝,在中  相似文献   
4.
禅林佚事小说是由宋代僧人创作的反映唐宋禅林中高僧大德的逸言高行、奇人奇行、禅徒入道机缘、士大夫参禅问道等的文言小说.其叙述角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立型全知视角,一类是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其叙事方式主要有:角色模式的主角与对象的关系主要是主观的;叙述结构上偏重记言;善于把记诗记言记事相结合.其文化成因与宋代小说创作大气候、禅林内部危机以及教内教化文体的变革有关.禅林佚事小说是中国文言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世说新语>是主要记载玄学家"魏晋风度"的佚事小说的话,那么禅林笔记则属于描述唐宋"禅家风骨"的佚事小说,堪称中国文言小说史中交相辉映的双璧.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奉新县地处赣西北,距省会南昌53公里。距昌北机场68公里。这里山川秀丽,素有"仙源灵境"之美誉,以及"优质米之乡"、"中华猕猴桃之乡"、"江南竹乡"之称号。百丈寺百丈禅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天下清规"的发祥地,中国佛教十大古寺庙之一,  相似文献   
6.
位于黄山北大门叠嶂峰下的松谷禅林是黄山六大著名景区之一的松谷景区的一处标志性古建筑,也是黄山历史上近百处寺刹庙观庵堂历尽沧桑至今幸存仍保持原貌二处中的一处宗教古建筑。松谷禅林,又称松谷庵,原名松谷草堂,始建于宋宝佑年间(公元1253年-1259年),为浙江道人张尹甫避元乱隐居时所创建,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年-1435年)重建,改观为寺,又名松谷庵,其建筑至今仍保持宋代道观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7.
五山僧绝海中津是日本中世禅林文学即"五山文学"的代表人物.绝海中津的诗文集<蕉坚稿>中汉诗的体裁,在明留学时期以律诗为主,回国后住持官寺时期以绝句为主.绝海诗的体裁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中日文坛的不同倾向.绝海入明留学期间,师从大慧派高僧季潭宗泐.回国后.将明风禅以及笑隐大诉的"蒲室疏法"传入日本,确定了日本禅林四六文的写作模式.绝海中津及其法系是日本中世禅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兴盛于宋代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潮,伴随着大批来华留学僧为主要形式的中日文化交流,在日本"五山禅林"引发了广泛而持久的三教关系论争。考察藤原惺窝和林罗山从儒、释、道"三教合一"论内部畸变出"神儒一致"理论的历程及其目的和意义,不仅能把握日本对中国思想文化汲取和吸收的"冲击——反应——变异"思维模式,还能洞察到其背后所隐含着的日本"民族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9.
现存三百篇的《禅林宝训》是取材于各种禅宗《语录》、《传记》、《文集》以及诸老遗语,是众多禅师嘉言善行的汇编。它向人们展示了宋代禅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至向人们表明末代禅学尚有一股清新之风,并非全是崇尚公案机锋、评唱以及直远的那一套。这对重新把握和评价来以后禅宗的发展方向及其性质有某种启迪作用。《禅林宝训》中的许多道德言论,对现代佛教徒,甚至对所有人的惨身养性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春燕 《殷都学刊》2011,32(2):55-59
宋元时期,中日交流进一步展开,当时盛行于中国佛教界的三教一致论与禅宗一起传到了日本。传入日本之后,这一理论作为禅僧的"助道"工具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与禅僧外典研究的展开互为因果、互为表里,不仅使三教一致论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同时也促进了日本禅林对儒道典籍、思想的研究。中世后期,由于禅宗的衰落及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儒学乃至老庄的研究都无需再依附禅宗发展而走向独立,三教一致论因此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最终在思想界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