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禹步史料的分析已有多种成果,但对禹步目前尚缺乏民俗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实际上,对禹步史料进行历史文献学与民俗学综合研究,可以有一些新的见解,包括禹步与大禹历史人物史料的关系、与数术民俗文献的关系以及与先秦社会史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夏禹为巫祝宗主之谜与名字巫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晖 《人文杂志》2007,(4):142-149
夏禹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巫祝人员视作宗主,称为"神禹"。禹因"半枯"而形成瘸子步伐"禹步三",被巫师用来作为震慑鬼魅的特殊步伐。禹为什么被巫祝尊奉为宗主?这是因为禹在平治水土过程中"主名山川",古人还进一步认为世界上山川草木以及各种动植物之名都是大禹所命名的。这种现象就是"名字巫术"。在早期先民看来,名与物是不可分的,语词具有神秘而巨大的力量,谁知道事物之名,谁就享有支配此名词所指之物的神秘力量。正因为禹被认为在治水之后主名山川百物,所以他便有控制世界上万事万物以至于妖魔魍魉的神力,于是"神禹"被尊为百巫宗主,而"禹步三"也就成了巫师扮作大禹压胜鬼怪的特殊方术。  相似文献   
3.
曾在远古意识形态中心体现威怒的天钺,在从西周到先秦的理性演进中,有了三个方面的演进,一方面演化为璧-琮-圭,成为天子的象征符号。另方面演化为方相氏,是宫廷和民间的驱鬼之傩。再方面演进为舞乐中的万舞-禹步-夔乐。天钺在消失的过程中,散渗进了文化的诸多方面,构成了中国文化的诸种特色。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与禹、益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自古托为夏代之王禹及其臣下益所作。本文依据《尚书》中“禹平水土、主名山川”之说,结合《山海经》全书鲜明的命名类物倾向,考索禹、益神话中言灵信仰和法术思维的诸种表现,在治水行为之外归结出巫术性符号行为的重要母题,从而说明作为“巫书”的《山海经》和作为“巫师王”的禹相互依托联类的神话思维背景,并兼论巫咒、禹步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一号秦墓(M1)出土了一批珍贵的竹简,其中包括《日书》(甲、乙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两种《日书》中均载有一段涉及出行禁忌的文字内容(我们将其拟名为“禹须臾·行不得择日”篇)。对于这段文字的含义,学界虽有讨论,但迄今尚未达成共识。我们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融汇诸家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对简文进行逐一释读,并结合道教经典对其含义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放马滩秦简《日书》“直五横”与睡虎地秦简《日书》、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周家台三0号秦墓简牍《病方及其它》中“五(午)画地”说系出一源,也是后世道教“四纵五横”方术的滥觞和源头。  相似文献   
6.
"禹步"考论     
李剑国  张玉莲 《求是学刊》2006,33(5):93-100
禹步系春秋战国巫觋依据大禹传说而创造,是模拟禹偏枯“步不相过”的一种巫步,包含着禹铸鼎象物禁御百物的巫术意义。后来纳入道教法术系统,成为道教重要法术。其步法由“禹步三”到“三步九迹”、“步罡踏斗”,经历了许多变化,呈现出规范化和复杂化的倾向。禹步功能主要有消灾去病、驱除鬼魅、禁御毒蛇猛兽、致雨等。实际上,禹步不具备独立效力,只是巫术和法术操作程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卍及禹步考     
是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古老符号 ,本文利用中国古代文献及出土文物 ,详细考释了符号与北斗旋天四游之间的渊源关系 ,并阐明了古代巫师所操之禹步及典籍屡言之“万舞”皆源自此  相似文献   
8.
砱及禹步考     
砱是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古老符号,本文利用中国古代文献及出土文物,详细考释了砱符号与北斗旋天四游之间的渊源关系,并阐明了古代巫师所操之禹步及典籍屡言之"万舞"皆源自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