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沙平 《民族论坛》2001,(2):39-39
鲜花入馔,古已有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养生家、道家、僧家,出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需要,就常以菊花伴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而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的称誉,鲜花入馔更是普遍。民谚有“云南十八怪”之说,其中“一怪”就是“鲜花当蔬菜”。地处滇西的大理白族地区,一年四季更是百花盛开,花枝不断,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人们以花卉为美食,从而创造出生活中一道绚丽的“风景”──食花文化。  大理地区可供食用的鲜花有白杜鹃、芋花、金雀花、苦刺花、…  相似文献   
2.
15年前的一天,家住陕西陇县的农村姑娘杨柳春被《秋菊打官司》剧组瞄上了。 第一次去见导演,家人特意帮她打扮了一番,妈妈还帮她把头发卷了卷。没想到导演见了很不高兴,板着脸责备她:“你这是干吗?赶快恢复原样。”妈妈哪里知道导演看上的不是她的漂亮,而是她的朴实和羞涩。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关于电影《秋菊打官司》的法律分析。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围绕着三个不同的但又彼此相关的主题展开。第一部分以中国传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当下)农村的社会特征为背景对电影人物"秋菊"加以分析;其中借助信号传递模型的理论工具,从而在另一个角度彰显对"秋菊"的符合常识也更加合理的体认。第二部分更多关注的则是情节,通过对"官司"的分析而意在向读者澄清秋菊真正遭遇的尴尬所在,而这也是整个故事的悲剧意蕴的关键。最后一部分在于前面文字的进一步反思,透过该部电影的命运而试图点明现代法治运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秋菊打官司>是一个已有诸多阐释的经典文本,但仍有进一步解读的空间.影片中,秋菊被一股"气"裹胁着到处上访讨"说法";而村长则因"面子"而拒绝道歉.这背后是村庄生活的在地逻辑.村民以"面子"为纽带构成一种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违反"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的规则,会导致"气"的产生;"气"积累到一定程度,"面子"就可能被撕破.对此,基层国家机关表现出理解的态度,而高层国家机关则更加关注法治的运作.  相似文献   
5.
刘嘉军 《唐都学刊》2010,26(4):80-82
电影《秋菊打官司》成功地塑造了秋菊和王善堂的人物形象,但是在表层和深层的人物性格体现上他们却有着巨大的区别:作为叛逆者,秋菊坚持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背后却隐藏着对父权制度的守护,作为村长王善堂身上则具有政治和宗族的双重身份,正是在这种身份下,影片的矛盾得以精彩地展开。  相似文献   
6.
论角色变化     
何志毅 《领导文萃》2014,(21):37-39
<正>最近我作为团长与其他4位老师一起带领20位企业创始人到瑞士游学。他们平均年龄40岁;学位有博士、硕士,有北大、清华的本科,也有两位没有文凭的复员军人和农村土生土长的创业者;来自8个省市和10个行业;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创始人和领导者。到瑞士下车伊始,在第一次会议上我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不是东西(当然不是东西,是人),也不是人(不是一般人,一般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来,围绕《秋菊打官司》故事内容的寓意,中国法学界保持了经久不衰的讨论热情,这部电影也因此被塑造成人们反思中国法治事业的一个经典文本。在这部影片中,主角秋菊作为"农村妇女"的角色隐喻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是"农村"所暗示的空间特征、还是"妇女"所象征的性别特征,都构成了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法治事业的切入点。借用齐美尔关于"距离"和"陌生"的观点来看,中国法治事业所面临的真正挑战并非来自一部分民众由于地理空间而产生的"陌生感",而是来自立法者、司法者忽略了不同人群的不同体验(包括不同性别的法律认知差异)从而在不同人群的心理空间中造成了"距离感"。  相似文献   
8.
纠纷原本是当事人之间因为权利和价值冲突而产生的纷争,是纠纷主体之间的私事,然而纠纷的解决却意味着其他人的介入。这些介入者相对于当事人,其实是没有纠纷主体性地位的他者,他们眼中的纠纷只是,也只能是他者的想象。因此,指望纠纷的介入者移情式地理解纠纷主体的情与欲,从而在理解纠纷本质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提供化解之道,只能是理想主义的奢望。惟有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为当事人提供选择想象的机会,才能确保纠纷的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9.
论张艺谋电影中女性意识的渐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红高粱》时代对自主、对抗的女性意识的张扬,到《秋菊打官司》之后女性魅力与欲望的缺失,再到《英雄》开启的奇观电影里对女性身体的“视觉消费”,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意识存在着一个逐渐隐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背后,有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和电影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我扎扎实实地爱这个男人,我要将自己所有的爱用来守护他,守护这个家,一辈子。——张宁佳赵季平,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然而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著名的电影电视剧作曲家。从1983年的《黄土地》开始,到后来的《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水浒传》《大话西游》《大宅门》《乔家大院》《梅兰芳》《孔子》等,一首首红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