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穆旦爱情名篇《诗八首》深受西方现代派思潮的影响,其对爱情四个发展阶段——爱情的开始、深入、宁静和回归的描写,体现了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交织,展示了不受束缚、回复本真、不断超越的强大生命力以及用审美的人生态度审视爱情的爱情信念。  相似文献   
2.
正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思潮演变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和小觑的现象,即启蒙现代性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遭遇与碰撞。启蒙和现代性有着近乎天然的同质性,启蒙是强调一种经由自己的理性或对真理的追求,来达到自由境界的观点。启蒙者在建立自由、民主、科学、公正的文明价值格局及注重理性的精神中,就几乎包含了早期现代化的全部因素。因此,启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与现代化同构的现代性,启蒙和现代性遇合、扭结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概念。而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就是在与启蒙或现代性的纠结中产生和发展的,正是在启蒙现代性的启发下,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逐渐获得了具  相似文献   
3.
穆旦1976年的诗,很多人评论其诗作中有深重的“冬天意识”和“死亡意识”,而对诗人1976年的诗作按其写作时间的先后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其诗中除了所谓的“冬天意识”和“死亡意识”之外,还有一种内在的温情的暗流在涌动,而且这种温情越来越浓,这也反映了诗人在1976年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反讽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世界观。不同层面的反讽给穆旦诗歌语言带来了不同的形态:修辞反讽形成了所言非所指的语言形态;浪漫反讽形成了含混多义的语言形态;新批评反讽与后现代反讽则形成了穆旦诗歌语言知性特色。穆旦对反讽这种现代诗歌语言形式的借鉴与创造,从创作而言,生发出诗歌内部的矛盾张力,丰富了诗歌的外在语言形式;从哲学层面来说,使中国新诗在现代性的构置上与西方最前卫的现代派诗歌形成了对接。  相似文献   
5.
"被围者"穆旦的生存困境,并非外在的黑暗势力过分强大所致,而是在把外部世界看作敌人的同时,认定自己具有内在本真性的现代人共同的精神困境。这个由"纯洁的个人"和"丑恶的社会"两极构成的封闭性循环结构,虽然随着诗人具体的历史境遇而演化成了不同的历史形态,但其根本性的结构却丝毫没有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穆旦"突围"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王珂 《北方论丛》2016,(6):29-35
穆旦的新诗写作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汉诗写作,具有重要的现代性意义。他在新诗现代性建设上的贡献主要在“现代主义”和“颓废”上。穆旦的“爱国”和“苦难”写作具有较多启蒙功能和宣传价值。他的青春期“快感”甚至“肉感”写作,即“颓废写作”和“情色写作”具有较大的抒情功能和治疗价值。穆旦研究存在道德化和意识形态化现象,有必要还原一个真实的“诗人穆旦”。他的现代性远远多于现实性,他的西方性完全大于中国性。  相似文献   
7.
与其说穆旦"最好的品质却全然是非中国的",毋宁说是非古典中国的:非"牧歌的情绪"加"自然风景"的,非单线因果和起承转合的,非和谐统一的。穆旦是一个背靠中国抒情传统、自觉面对矛盾、分裂的现代经验的中国诗人,从40年代开始就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非个人化原则和崇尚智力的风尚有深刻反思,提出了让感情渗透智力的"新的抒情"的诗歌主张。他始终坚持的"新的抒情"的创作实践,既弥补了诗歌与现实的裂痕,也避免了诗歌单向成为智力活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刘希 《理论界》2012,(4):125-127
"智慧"一词是穆旦在进行诗歌创作和精神探问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表达。它涵义丰富,常被用作对现状的反讽,也指示着现代知识分子清醒理性和自我拷问。它是诗人用以对民族乃至人类历史和整体命运进行反思的一个词语载体。"智慧"一词始终处于讽刺悲哀和怀疑焦虑的语境中,它最终于心灵慰藉和灵魂安顿无力,这也便是穆旦借重宗教话语进行价值信仰重构,趋进救赎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1950年代穆旦的诗歌创作延续了他通过诗歌“完成自我”的主题,但其重心是向融入“群众”倾斜。分析诗人这一时期的心路历程和创作的10首诗歌,可以看出到“群众”中去是穆旦人生理想与诗歌创作的中心意识,但这种自我完成的尝试并不成功;准备努力融入“群众”中去的诗人最终不得不接受来自群众的批判,这构成了穆旦生命历程和中国文学史上耐人寻味的一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讨论穆旦诗歌中感叹词“O”所具有的形象意蕴问题,提出以下观点:感叹词“O”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抒情功能之外,它更凸显于穆旦诗歌之中,具有一种形象意蕴;穆旦诗歌中的句首感叹词“O”与“呵”相比,“O”的使用增强了诗意造型中的肉体感觉,从而与诗歌身体中其它诸因素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共同拓展和提升了穆旦诗歌的艺术价值,保证和延展了其诗歌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