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童庆炳教授内容形式关系论的重要论文《论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矛盾》存在着严重不足,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他对内容、形式、题材概念的界定,二是他认为文学作品内容、形式概念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三是形式与题材的关系,四是以"对立原理"作为理论依据。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根本上是整一的,形式征服题材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矛盾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一书为目前大专院校普遍使用的文学理论教材。课本理论深,学生接受困难;阐述内容不确切,前后重复,是这本书存在的两点弊病。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化诗学研究存在两种不同理论取向:一者以美国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为宗,以求做到“洋为中用”;一者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学理论发展,致力于中西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整合与会通。后者的基本观念包括语言与文化的双向拓展、审美与人文的深层建构、内部与外部的视角贯通、自我与他者的交往对话等。其具体研究包括文学文本研究、文学文化语境研究、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童庆炳先生文艺研究方法个人特色的探微可以打开一扇介入其文论思想的窗口。笔者认为,童庆炳文艺研究方法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动态研究为主的“系统论”研究;二是以正—反—合论证为主要特征的“亦此亦彼”研究;三是中西互证、古今沟通的“对话”式研究。这三种研究方法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童庆炳文艺研究方法的基本特色。运用这些研究方法,童庆炳对各种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独到的研究并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初始,在我国文论试图摆脱政治和哲学束缚、回归自身的文化语境下,童庆炳提出的"文学审美特征论"将文学的根本特征由形式决定的形象特征重新归为由内容决定的审美特征,并提出了"文学的特殊本质是审美"的科学论断."文学审美特征论"运用马克思的价值论从美学角度确定了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区别了文学与非文学,回应了历史要求."文学审美特征论"具有多元开放的理论视野、辩证思维的理论方法和继承发展的理论精神,这样的理论特色使其不断保持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6.
童庆炳研究《文心雕龙》二十余年,其成就体现在镕冶故美、别启新轨、启发当代文学创作三个方面。他寝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古典文学作品,常用相关的古代文论与古典文学材料来点活、照亮另一段古代文论材料。他也对现代《文心雕龙》研究成果万取一收,尤其是对徐复观的龙学研究成果推重有加。童庆炳的龙学研究结合了自己独特的气质、性格、学养,形成的新的古代文学理论阐释风格,概而论之,有以下三点:更上高楼望苍茫的学术追求;以西印中以西烛中的中国文化自信;文风平易畅达,传其真亦表其美。童庆炳对当代文学创作有深切的思考,他认为刘勰提出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造也是具有启发意义”,合观童庆炳与朱光潜、缪钺、徐复观四位先生的针砭之言,可以为新诗的创作困境找到突围口,使古典诗歌创作在新的形式上赓续其金声玉振。  相似文献   
7.
童庆炳的文学审美特征论认为审美(情感的评价)是文学的根本特征,它质疑并纠正了以形象为文学本质特征的理论偏颇。审美特征论目的在于寻找文艺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的根源,并从学理上解决文艺与政治的"不从属"关系问题,使文学回归审美的、情感的诗意的空间。文学审美特征论在学术上体现出对话与整合之路,它一方面吸收了前苏联审美学派和"美在关系说"的思想精髓,而且继承、发扬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重情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童庆炳的"文学审美特征论",有历史的特殊语境和理论资源,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和重要创新,有现实问题的关切与回应,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文艺理论领域主流话语之一。本文以《童庆炳文集》十卷本为主要依据,着力梳理童庆炳"文学审美特征论"的缘起、表述及要素,剖析童庆炳"审美"概念的多重涵义、"审美意识形态"的整体内涵及其在文本中的表现形态,旁涉童庆炳对本质论的坚守及其"美是价值"、"美在关系"、艺术美源于"形式对内容的征服"为代表的美本质论,对全面、准确理解童庆炳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化诗学"的两个轮子--论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庆炳"文化诗学"的理论构想形成于世纪之交社会转型、文论转向的现实语境之中,其基本内涵是要使中国当下的文学理论既具有"现实性品格"又具有"审美性品格",从而对纯粹的"内部研究"和彻底的"外部研究"进行一种超越.通过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和对当下文学/文化现实的发言,"文化诗学"的理论主张已经明晰,操作方案已经基本成形,实践效果也已经得到学界的赞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