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35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学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价值观,“文气”说的创作论,“文非一体”的文体论,并针对“文人相轻”提出“审已度人”的文艺批评的态度。从而确定了曹丕在文论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典论·论文》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材料,对陶渊明<述酒>诗中的疑难诗句作出释证,并参证相关作品,论述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态度及其隐居前后两期的不同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什么是文章?这个问题曹丕在《典论》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意思是说文章是治国的大事和古往今来的盛事。我个人理解,文章就是记事、说理、明志、抒情、言物、叙议等一种工具和载体。  相似文献   
5.
曹丕<典论·论文>一文在文学批评史上无疑有着崇高的地位,而当我们把该文置于汉魏之交的多维语境中去重新解读时,就会发现曹丕对文章的真实看法并非如其在<论文>中所言.其"文气"说的提出也是因循借鉴的成分较大,开创意义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老人世界》2020,(2):68-69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解读在谈到改革时,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胸有谋略、动有章法,要打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形成,或是由于个人立场、地位、利益,或是由于工作格局、权限、机制。习近平同志还经常强调,形势是会发展变化的,我们的工作需要不断适应新的要求。如果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难免会碰钉子。形势变化了,任务升级了,如果还是完全顺着既有的思维定势来行事,可能就觉得不需要改革,或者不积极去推动改革,就可能误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通典·边防典》“吐火罗”条史料来源进行较详细的注释,并恢复了《西域图记》有关吐火罗国的一条佚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隋书·西域传》与《西域图记》的关系及《通典·边防典》“西戎”门的编纂特点。  相似文献   
8.
周代典乐制度演诗辅政,综合演诗流程是对周代宗法统治秩序的艺术化展演,是对伦理政治内涵的艺术表述,又是诗乐政治教化的流程,<诗>成为承载周礼政治的重要媒介,这决定了<诗>在结集过程中合典乐之需是关键,<颂>、<大雅>为天子乐,<颂>典于祭祀,<大雅>歌于飨燕,二者在演诗活动中不同的政治使命形成不同的典乐表现风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以为<颂>与<大雅>的表现风格有"平德"与"盛德"之别,是对<颂>与<大雅>的典乐政治意蕴与艺术风貌的特征性总结,充分证实了周代典乐制度是以多样化的演诗形式为天子至尊的宗法政治建构多层面的政治保障机制以及思想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9.
曹丕的“文气”说历来受到文学理论界的重视,对于它的阐发已较为丰富和完善,但对于“文气”说和曹丕其他文论观点的联系,却较少有人问津;而追根溯源,“文气”说和《典论.论文》中的其他观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文气”说实际上是文人相轻的根源,是建安文人成就功业的支撑,是建安文人不畏“惧时”立德扬名的动力。从它们之间的联系来考虑曹丕的文论观,会对曹丕的思想有更进一步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0.
南宋进士试赋制度较北宋更为长期稳固,与此相关的律赋集的编选在南宋也极为兴盛,然今天大多佚没无闻。《后典丽赋》是南宋律赋选集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乃婺学唐氏学派代表唐仲友所编选。该书选文详今而略古,体现出鲜明的趋时特征。此外,该书刊刻所涉及的贪墨行为,凸现了律赋集编选的牟利动机,因而在选文质量上难与北宋律赋集相比。在这样的律赋范本的指导下,宜乎南宋律赋日渐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