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的行为总是合目的性与合理性的统一,它决定了人的行为终极目标人性是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的有机统一。但是,人的行为终极目标人性呈现出四大人性原则。坚持人的行为终极目标的四大人性原则,人的行为终极目标人性就会充分实现,人的行为终极目标一定变成现实。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报告是当代管理理念在治国治党上的光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刻揭示了管理的理想目标——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各环节的协调和平衡始终贯穿于十七大报告,实质是对管理本质和精髓深入准确的把握;报告中还多次提到自我管理和参与式管理、以人为本和文化建设,不仅标志着政府管理模式的重大转变,同时也标志着政府管理向着最优境界迈进。  相似文献   
3.
张越 《学术研究》2008,(2):111-115
顾颉刚将古史讨论的文章和信函汇集成册出版,并命名其书为<古吏辨>."辨"与"辩"在当时通用为"辨",<古史辨>之"辨"的意图在于辨别古史真伪,并非是一本简单的辩论文集,其实际涵义即为"辨"."古史辨派"自身的"学派"特征并不十分明显,顾颉刚也从来没有将怀疑作为他疑古学说和疑古辨伪研究的终极目标.设若仅以"怀疑"为特征看待"古史辨派"学人.则这样的"古史辨派"者几乎找不出来."古史辨派"作为一个学术思潮确然存在.但是"古史辨派"在现代学术史上更多的是一种学术现象.如果以通常意义上的"学派"概念冠之,可能并不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4.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的反思,实际上是质问我们的教育是否有意义,有何意义。在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呼吁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一个人认识生命的意义,珍视生命的可贵和热爱生活,尊重生命。  相似文献   
5.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那么,接下来是什么昵?追求富裕。然后呢?自然会落到为了幸福,这应该说是人们生活的终极目标吧。有远见的前人其实已经说到了这点。原来中国人唱《东方红》的时候,说毛主席为了人民谋幸福,也没有说毛主席为了人民谋GDP。人们居住的城市能从哪些方面带给人们幸福的感觉呢?是不是城市经济越发达,居民就越幸福?人们对于城市幸福感的体  相似文献   
6.
佚名 《伴侣(A版)》2011,(3):24-25
正廖凡演过5年话剧,也与冯小刚、姜文等大导演合作过《集结号》《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还凭借《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男演员的提名,但廖凡却没有像同班同学李冰冰、任泉那样星光耀眼。对此,自认长得不帅的廖凡看得很淡然,因为他的终极目标是做一名可以演一辈子戏的成熟演员。●外号竟叫"廖骚骚"荧幕上的"非常态"硬汉廖凡竟然是不折不扣的闷骚男,人送外号"廖骚骚"。对于这个外号的来历,廖凡自己解释说:"那个  相似文献   
7.
论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时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包括生活、价值、理想三个层面.在生活层面上,人文关怀以消除贫困为奋斗目标;在价值层面上,人文关怀以达到社会公平与正义为奋斗目标;在理想层面上,人文关怀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由生活层面到价值层面再到理想层面,人文关怀不仅要实现自身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而且要达到终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们人类很自以为是。我们往往把这个世界及其历史,甚至史前都看成是通往那个伟大的时刻——人类将至高无上地统治一切。这似乎也成了创造的终极目标。幽默大师道格拉斯·亚当斯曾评价说:这就好比你想象一堆烂泥某天早晨醒过来时想,  相似文献   
9.
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20周年,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重温叶老关于"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习惯"的重要观点,有必要强调:培养良好习惯应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终极目标。体育与健康的习惯可以归纳为:自觉锻炼的习惯,卫生保健的习惯,心理调适的习惯,安全防护的习惯。培养良好习惯,要了解习惯形成原理,强化学习情境刺激;针对习惯心理特点,调动积极学习因子;依据习惯养成规律,抓紧最佳训练时机。  相似文献   
10.
道家哲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其彰显出的对个体自我修身要则的论述则是其主要特征之一。道家对万物存在本质有道、气、德等判断,并基于此判断建立了修此知彼、循德求道的修身要则,设定了心斋、坐忘、养神等具体修身方式,以望能到达"全生"、天人一体、生死一如的生命止境。现代社会如何加强个体自身身心修养,不断超越现实社会人生中物欲私利的诱惑,提升精神境界,形成人生自觉,在这一点上,道家修身论是有诸多启示之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