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史之学与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虽从事科举文教育,但不唯之是从,而是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此举上溯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经史之学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孔子“博学于文”的思想主张,来源于以学术导向矫正利禄歪风的迫切要求。生徒只有学充养邃,才会眼界高、气味厚、笔力健。清代一些书院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使得生徒学文不是局限于写作技巧的训练,而是拓展为与炼品、践行、培识的结合。这些书院通过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2.
李贽在其易学著作《九正易因》中,结合对传统与历史的重新考虑和对现实的审视,借鉴熊过和杨万里的以史论《易》之法,从“经史相为表里”出发,以经史一物为原则,引证史实,以史观《易》,以史统道,重视平等,形成自己特有的以史解《易》之特色.  相似文献   
3.
西夏文《经史杂抄》一书出土已近百年,因首尾皆佚,内容芜杂,此前一直未获全文解读,出处亦不明。本文指出此书主要依据敦煌汉文文献《新集文词九经抄》编译而来,是目前所知西夏人编译的唯一一本通篇征引汉文俗文学的作品。对它的解读可以解决夏译汉籍悬而未决的最后一个谜团,从而为研究西夏教育和文化交流提供一份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经学与史学是中国古代因缘颇深的两大显学。在从两汉、历经魏晋南北朝而至隋唐的整个中世纪前期。经史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两汉时期,史籍在目录分类上尚未形成独立的部类,史家的崇经意识非常明显,以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对这一时期的史学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呈现出的重视人物品评和历史评论。以及南北朝史学风格迥异等现象,则与这一时期玄学经学的兴起、以及南北朝经学分立现象的出现是相一致的;隋唐时期,经史关系集中表现为统治者对于经史之学的高度重视,由此出现了许多经史兼通的大学者和进行经史同步大总结的时代学术现象。  相似文献   
5.
反思经史关系:从“启攻益”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析上博简 (二 )中《容成氏》关于“启攻益”、“汤攻桀”以及上古帝王世系的记载与经、史相异 ,并且探讨了《容成氏》、《子羔》和郭店竹简《唐虞之道》具有相同的思想倾向 ,其“禅而不传”或“至于禹而德衰”的思想当属于“孔孟之间”的儒家之学 ,在燕国发生了“让国”事件而孟子的思想更集中在“王霸之辨”时 ,《唐虞之道》等篇的“帝、王之辨”就不合时宜了。“史”受到“经”的影响 ,经、史都存在“务存褒讳”、“隐没者多”的问题。“禅而不传”、“启攻益”、“汤攻桀”等等是被以往的经、史所“损”掉的东西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早期儒家有一种比肯定“汤武革命”、“王道政治”更具理想性和批判性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无论个人抒情言志,还是对群体社会关怀,其优秀之作都是"载道""弘道"之作。中国古代文学所载之"道"与礼"义"同。中国古代"文以载道"传统始于孔子修《春秋》。自春秋时起礼之义先后以经史和文学形式在民间传播。历经坎坷而又矢志于道的知识分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修《春秋》的文以载道精神,创造出深受民众欢迎并对民众产生深远影响的小说典范作品。中国古代文化出现"史统散而小说兴"的历史新趋势。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对解决当代新媒体文学市场化庸俗化泡沫化倾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江永是清代有开宗立派之功的一代学术宗师,他于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尤其在典章制度、天文历法、语言文字学诸方面成就非凡,独步当时。但目前学界对其史学的研究尚付阙如,尤其忽略了他在乾隆二十年前后集中撰写的几部史学类著作,其中《孔子年谱》及诸考、《考订朱子世家》《兰陵萧氏二书》是江永围绕孔子、朱子、萧氏宗族前贤等历史人物撰写的人物传记类著述。在纂修志书、董理家谱过程中,他适应现实需求,厚积薄发,又编制修订了《历代纪元部表》《春秋地理考实》《四书典林》《四书古人典林》等数部工具书性质的史类著述。在史学研习中,江永以经证史,以史通经,经史贯通,不乏创见。通过对今存江氏史学著述的挖掘、爬梳和研究,既可拓展对江永学术思想丰富性的认知,也可以江永的史学研究作为切入点,一窥清代学术中的经史互动现象。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史学从经学的束缚下渐渐脱离出来,经、史开始分途。在这一过程中,文学的繁荣与高涨对史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杂传就是这种影响的产物。杂传虽然受到文学的影响,并在语言、叙事上体现出文学性,但它依然保持了两汉史传的"本色",在体例、名称及分类等问题上明显地继承、发展了两汉史传。  相似文献   
9.
康海的文学思想与当时陕西、河南学人马理、吕柟、崔铣等的经史学术思想彼此呼应,表现出"融经筑史"的特质,对文学复古运动"文必秦汉"思想的确立有重要的影响.康海承继先秦两汉经史传统,奉行"文章根本六经"的文章观,其"宗经而子史"的创作趋向表现在学习古文的经历与推崇周公孔孟之文两方面;而复古派的拟先秦两汉文特质与其一致:表现...  相似文献   
10.
王闿运是清末著名经学家,以推尊<春秋>公羊学而闻名于世.他在<春秋>是经而不是史的"经史之辩"基础之上,对<春秋>三传进行褒貶尊黜,认为<公羊>、<榖梁>相发而并存,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春秋>三传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