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49篇
理论方法论   83篇
综合类   779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真”思想,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对“共同体”科学分析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善”的思想,因为它充分汲取了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与“善”的思想推向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美丽的思想,因为它不仅准确把握了时代的主题,力求构建美丽新世界,还将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变为现实的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活力的显著象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平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屈原的祭事诗《九歌》具有深婉的人情美 ,其中的人与物、环境与神灵的关系和谐统一 ,展示了别具一格的自然美与瑰奇温情的神灵世界。而这种人情美的构筑 ,与春秋战国时代“以善为美”的道德伦理哲学及屈原“美政”的社会政治理想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 ,《九歌》的永久魅力不仅在于外在的形美、境美、事美 ,更在于其深层的“善美”。  相似文献   
4.
善是什么     
善恶观念的产生要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对什么是善的问题 ,西方伦理学家们依据自己不同的研究方法 ,各抒己见 ,这些观点有其合理性 ,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 ,追问善的问题 ,离不开对善恶关系的探讨 ,善恶是相对的 ,同时也存在着客观的评价标准。考察善是什么 ,必须将动机与效果统一起来才能把握  相似文献   
5.
善卷与武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善卷 ,作为一个与武陵有关的尧舜时代的传说人物 ,在古代的一些方志和诗文中都有所记载。但善卷是否真的曾在武陵隐居 ,以前并无人对之加以探究。从有关文献史料看 ,善卷是湖南武陵本土人物。善卷隐居江苏宜兴“善卷洞”的说法是没有多少根据的  相似文献   
6.
民生电视新闻以生动的实例、严谨的推理、透彻的分析令人信服地打动着广大受众,让人们在不经意中受到深刻的“善”与“美”的熏陶。民生新闻节目已经成为传播“善”与“美”的平台,发掘民生新闻节目的道德教化功能及其表现方式必将成为电视媒体特别是省、市电视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通过分析自然科学与基督教方法论发展上的相似,来说明近代自然科学在本源上与基督教的紧密联系,论证了近代自然科学在基督教欧洲发生的必然性.其次通过阐述当代自然科学一些前沿问题的研究进展来证明自然科学和基督教世界观的内在一致性.最后试图以基督教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为先导,提出一些具有现实价值的、值得各领域一起合作探索的问题.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够纠正一些长久以来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由于特定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下以偏概全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陀氏认为人的本质是一种非理性的自由意志,而自由又分"恶的自由"和"善的自由"两种,这样自由就成了人性与兽性的矛盾统一体.其笔下所有的人物都不过是对人性钟摆的最初、最低、最高的区间轨迹的勾勒,象征性地表现了人性终极性的本质维度:自由、罪恶、梦想的相互撕裂和相互充实、相互矛盾和相互统一.由此,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成了一个称量一切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中国农民的大规模跨区域流动日渐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农民工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在进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妥善处理好农民工问题。因此,加强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社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文帝好问而且善问,他之所以赢得了“文景之治”的美名,就其个人因素论,在很大程度上就得力于他的好问和善问。汉文帝被周勃等大臣拥立登基后,对周勃由敬畏之心到摆正君臣关系,有一个心态转化过程。这种人物之间微妙复杂关系的真实显露,最能让人看清人情世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