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兰·巴特曾指出,历史学家愈接近自己的时代,其话语行动的压力便愈大。文学史家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真正负责任的做法是能够明了、承受多种因素带来的压力,进入中国当代文学的纵深地带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展  相似文献   
2.
享受闲适     
李德辉 《老友》2014,(11):15-15
正人生的享受有许多,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享受。有的人认为,住豪宅、驾名车是享受,大把大把花钱才是享受,沉溺于纸醉金迷的生活才是享受。其实,享受是一种感悟,骑车散步是享受,清风明月是享受,粗茶淡饭是享受,种菜养花是享受,夫妻相濡以沫也是享受……以闲适的方式来怡养心神,是确保健康的  相似文献   
3.
罗兰·巴特宣布作者之死虽然消解了作者的权威,但也遗留下了不同作者之间的差异被忽视、读者对作者的期待无着落,以及文本意义生产体制与机制难以解释等问题.福柯对"什么是作者?"的追问从作者一功能体的角度为作者保留了一席之地,但仍没有解决巴特留下的问题,他们对于作者的轻视是一致的,忽略作者为文本提供意义的可能性问题在福柯的理论中也仍然存在,他也像巴特一样没有建立起从读者的群体想象角度来理解作者形象的观念.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使作者复活,不是要重新恢复他的权威地位,而是要通过恢复对作者的考察,解释文本意义生产的机制,为揭示文本意义的生产过程建构起完整的解释框架.作者复活的理由在于作者是一个以身体感受为存在基础的鲜活的个体;被语言系统建构出来的作者在文学活动中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在各种力量共同塑造作者形象的时候,具体的作者个体也仍在发挥着作用,并没有完全消失;读者也为作者设定了一个公共的形象,一个运用共享代码进行编码的主体形象.  相似文献   
4.
罗兰·巴特提出著名的“作者之死”的观念之后,作者的主宰地位被颠覆,文本恢复了自由,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但是,作者之死,不是将阐释的自由完全交给读者,而是交给文本本身,读者跟作者一样,只是一个吐露的场所,一个接纳物,真正的自由还是交给了文本自身。巴特追求的是一个自由的阐释空间,一个立体的多元的文本生产空间。  相似文献   
5.
罗兰·巴特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研究方法,以语言的内部结构分析为基础范式,探讨大众文化的结构及其语义产生机制。他认为大众文化中充满了"今日神话",其功能及运作方式与传统神话如出一辙。"今日神话"自始至终具有虚幻性和欺骗性,是一种语言掠夺,通过符号的三级意指系统潜入媒介,进行中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旨在使其自然化和正当化,最终达到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中产阶级意识形态永久不变的目的。"今日神话"的发现及其运作方式的剖析对大众文化符号学的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蓉 《学术月刊》2020,(10):130-140
在学界对"第三代诗"与西方思潮关系的描述中,罗兰·巴特是一个符号性的指称。虽然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对"第三代诗"构成了启示,但总的来看,"第三代诗"对罗兰·巴特的借鉴又是有限的。而从平行研究的角度可以看到,"第三代诗"与罗兰·巴特在语言的命名和实践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和分野。"第三代诗"对罗兰·巴特"零度写作"的借鉴重在反叛,而非创造一种新的语言方式。随着"第三代诗"的发展,"文本的快感"作为一种语言方式在"第三代诗"那里得到了充分的实践,不过,与罗兰·巴特的这一概念对身体享乐主义的强调不同,"第三代"诗人在享受语言创造的快乐的同时,也充满了困惑和焦灼。在走出结构主义的封闭语言后,当代诗人呼唤的是具有主体性的"身体"。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8,(3):95-101
晚明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大众逐渐开始致力于雅物的收藏,雅意的留存,乃至高雅生活方式的培养。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雅物的收藏。雅作为当时最高审美原则成为文人阶层自我标榜的工具,雅物亦成为新贵阶级将经济优势转化为社会地位而进行炫耀性消费的对象,社会上甚至出现附庸风雅的消费竞赛。如果把雅物置于结构主义理论视域之下,将雅作为一个携带独立意义、能够被感知的符号,分析晚明备受推崇的物,可以进一步探索晚明物雅和时代背景、社会风潮、大众心理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8.
罗兰·巴特在《符号帝国》中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敏锐独到的阐述:作为一位西方学者,罗兰·巴特时时感受到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作为一位后结构主义文论家,罗兰·巴特将日本文化视作"一个符号系统";罗兰·巴特的阐述和日本文化表现出亲近性,但又对日本文化存在相当的隔膜。  相似文献   
9.
解构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最重要的影响是对意义的消解。消解意义是否意味着走向虚无主义?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到其原初的问题语境。在解构批评的谱系中,德里达、罗兰·巴特与保罗·德曼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代表人物。本文通过对这三位思想家的梳理和辨析,得出的认识是:解构批评对于意义的消解并非走向虚无主义,而是要通过意义的多元取向打破传统文本阐释中存在的意义崇拜。  相似文献   
10.
罗兰·巴特文学、文化批评中的"神话学"方法是结构主义符号学与意识形态批评的奇妙结合,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分析文学、文化文本生产文化意义与意识形态观念的内在运作机制.作为一种方法论,巴特的"神话学"还具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假设,对当代文学、文化批评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