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江湖诗人多生活困顿、四处干谒,而南宋繁荣的经济与文化又培育了他们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欲望,其悲喜多和生计、感官和身体密切相关,具有近世性。他们笔下的饥寒劳顿不再具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形而上意味,而南宋理学对耻感的多方塑造,更凸显其面目举止之“可”。他们在诗画创作中大量引入梅花,且通过文字、图像,将梅花塑造为遮蔽/彰显自我的符号,“嚼梅”则是其获得情感升华的独特途径。江湖诗人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即将梅花展示为面容,以一百幅图呈现梅花由荣而悴的过程,并配以五言诗,写梅、画梅,“捋香嚼粉”,以获得情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孟子用"义"来架构人之"本心",一方面使具备了客观性和现实性,另一方面强化了的道德情感,从而使不仅成为人之生存方式的确证,还是人之德性生存方式和主体自由能力的确证.相对于西方罪感文化,孟子之是身体之与精神之的统一,之体与之用的内外统一,成为迎接整个世界的自我展现方式和处世方式.  相似文献   
3.
感是指人的指向超生物性目的的精神意向在回首自己的身体时,发现自己被束缚在一种深受时空限制的心理情感体验和生存处境。感有身体感和精神感之分。感与谦卑、尊严感、献媚等情感之间存在着区别和联系。随着现代社会人的感的逐渐衰退,从而使整个道德具有了功利主义性质。舍勒的感理论,对于我们思考今天的伦理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羞感的路径学空间 --关于萨特现象学的批判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把感归结为情绪并将自己的现象学的情绪理论应用到感的研究中。他从中得出了两个重要的结论:第一,之所者是自我;第二,他人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但如结合舍勒的感理论、胡塞尔的直观学说、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我们就会发现其开出的路径学空间并不是无可置疑的:从感出发其实无法过渡到对象化和他人的存在。这主要是由于他对于现象学的“现象”、“意向性”、“直观”和“自我”等概念作了某种非现象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舍勒对羞感心理的现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是指人的精神意向在回首自己的身体时发现自己被束缚在一种动物性生存状态的心理情感体验和生存处境,它对伦理道德的形成和遵守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感区分为身体感和精神感,身体感是廉耻之心的生命感觉基础,精神感则是一切道德律令有效的灵魂保证.  相似文献   
6.
舍勒对羞感的现象学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舍勒对感进行了丝丝入扣的现象学分析.感为人所特有,它源于人对自身存在本质的自觉.感的本质在于:它是高层次的价值意识与低层次的价值意识之间的紧张关系,其作用在于使人朝向高层次的价值实现自身的存在意义而免于向低层次的价值沉沦.荣辱观教育重在保护和激发人的耻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较翔实的语言材料说明:"何役之不会"的"何"是疑问代词,作定语,修饰"役";"辱、、耻"都有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它们在这方面的用法没有什么差别;"尔欲吴王我乎"这类句子处理为使动用法更合适.  相似文献   
8.
感是人类特有的情感现象,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感的生物学价值、道德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个体及其个体价值的一种自我保护感,它可以有效地阻止无爱的性行为,抑制性本能的冲动,是造就高贵而且可能的人的类型的重要辅助力.  相似文献   
9.
舍勒的羞感现象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舍勒的感现象学研究在其整个情感现象学研究中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感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意向性特征的个体的自身保护感受,它具有身体之与灵魂之这两种形式。作为一种意识行为,感不可能起源于后天的教育,而是人类经验结构中的本质要素。从身体感和灵魂感出发都可以生发出现象学的、先天的感伦理学,其先天性归根到底都源自于在感的本质现象学描述分析中被给予的身体感与灵魂感本身的先天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关注的是一项由大学毕业生自发举行的“喊楼”仪式,并对其展演的舞台进行了剧场分析。研究认为,临近毕业的“阈限”与群体的在场构成了“喊楼”剧场的时空情境。毕业生在日常生活中“”于出口的情感与祝福,在这种时空情境中得以宣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