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6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尹湾村发现的六号汉墓墓主师饶是西汉成帝时期的东海郡太守府属吏。其墓中随葬的简牍文书、遗物反映了师饶生前的工作活动与经历,从中折射出墓主的思想倾向和政治主张。物疏木牍所载书籍说明墓主较深刻地接受了西汉时期的儒家思想体系,同时也掺杂了不少当时盛行的阴阳五行灾异思想;墓主个人生前的活动经历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他本人维护西汉统治的阶级立场、忠君的政治观点与孝亲事君的道德信念。这些都与西汉元成时期的重儒是分不开的,墓主当受到西汉晚期儒家思想文化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2.
姜生 《文史哲》2015,(2):17-33,165
汉墓画像中保存着现知最早最可靠的汉代列仙图谱形态。汉画所见不同时代历史(传说)人物共事一堂的"不合理"情景,以及大量超出世俗经验的奇观异景,都暗示了图像所指示的空间对世俗时空秩序的超越特征。以武氏祠东壁、西壁及后壁为中心,综合考察各类画像石图像可以发现,汉代墓葬画像背后实际隐含着一套宗教的价值评判标准:帝王、贤相、能将及刺客类图像,反映了"自三代以来贤圣及英雄者为仙"的成仙标准;忠臣、孝子及列女类图像则表明,在汉代,生前为忠、孝、节、义之典范者亦得死后成仙。汉画中内在有序的人物图像内容应作为汉代仙传谱系来看待。神学化的儒家道德伦理,重武尚侠的社会风尚与历史上长期积淀的神仙思想相结合,乃是汉代"仙谱"所据以形成的思想基础。汉画所存仙鬼谱系乃汉代宗教信仰结构之反映,亦伴随汉晋价值观之遽变而发生转变。将汉墓画像系统与道书文献相互印证研究,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汉代"仙谱"的基本面貌,更可揭示当时的成仙标准,这对于研究汉代宗教形态和初期道教的起源问题将具有钩沉起蔽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王堆四种黄老帛书的政治辩证法思想是以因顺而为为理论基础,主张适时和适度的斗争,要求把刑与德、刚与柔、无为与法治配合起来。古佚黄老帛书中的政治辩证法思想对帛书《老子》有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4.
汉代崇尚儒家孝道思想,厚葬之风更是登峰造极,与之形影相随、不可分离的是掘冢取宝之风的盛行,以至于“无不掘之墓”。为了防止墓葬被盗,各种防盗手段便应运而生。主要有道德宣传、立法禁止和守陵护基等保护方法以及诅咒恐吓、坚固陵墓和防盗器具等防盗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日中比较角度谈日本学者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者家井先生继承赤冢忠先生的学说并加以批判性、实证性的发展 ,从而对《诗经》的《风》、《雅》、《颂》以及“兴”提出了新的理解。石川三佐男先生在楚辞研究中 ,采用了把战国秦汉时期长江流域、楚地等出土的考古资料与《楚辞》诸篇进行比较研究这一前所未有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开拓出仅靠文献资料和文献学不能进入的领域。石川先生的《楚辞》研究 ,是以他在二松学舍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时 ,在赤冢忠博士指导下所学到研究《诗经》、《楚辞》的方法为基础的。石川先生的研究与赤冢忠博士和其他楚辞研究者的方法截然不同的是 ,他运用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 ,并特别重视长江流域和楚地出土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6.
现存的几种古本《孙子》都是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1972年4月发掘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是汉初写本,当是张良、韩信“序次”《孙子》的一种传本,它的发现使我们对《孙子兵法》有了全新的认识;敦煌写本《孙子注》是在曹操注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古注的残本,它为我人窥探《孙子》的古本面貌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是现存唯一的一部合注本《孙子》书,它保留了宋代末服、何去非校订《武经七书》以前诸注家所据本的版本面貌;《魏武帝注孙子》和《武经七书》本《孙子》都是宋朱服、何去非校订《武经七书》的产物,其中《魏武帝注》避免了合注本注文拼合移动的改订,较好的保留了曹操《孙子注》的概貌。通过对古本《孙子》的比较研究,并参照汉唐以来的古籍引文,可以探明《孙子》书的版本流传线索,校订出一个接近古本原貌的新校本。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词典》(下文简称《汉典》)是一部优秀且实用的工具书,在辞书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但是因所收条目义项众多,难免存误。本文拟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中,利用成书于战国末期、书写于西汉初年的出土文献《银雀山汉墓竹简[贰]》,对《汉典》从词条失收、义项阙失、书证晚出、书证缺失和补充战国书证等五个方面进行拾遗补充,以期为拟出版的《汉典》补编本和修订本提供一些资证。  相似文献   
8.
唐万清 《老友》2008,(2):55-55
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不腐女尸引起世界轰动。美国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时曾向周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  相似文献   
9.
竹简秦汉律与唐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竹简秦汉律与唐律的比较,尤其是篇目体例与有关诉讼方面一些具体法律条文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法律虽然在从秦汉时期到隋唐时期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从一些具体法律条文到整个律典的篇章体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法律制度所体现的法律精神则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壮族织锦技艺主要包括壮锦、绣球等编织技艺. 壮族织锦技艺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壮族地区就已经产生了"细者宜暑,柔熟者可御寒"的峒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