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苏童小说《妻妾成群》,深刻地揭示了女性生存权力的抗争。  相似文献   
2.
"梦幻"是苏童早期小说的感知方式.这种感知方式呈现为其文本特点,就是叙述方式的独特性."梦幻"的感知方式同时决定了苏童早期小说所表现的人生世界的特征,即历史--生活内容的非逻辑性.苏童早期小说的这种感知方式主要来自于作家童年生活的经验与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碧奴>为切入点,分析了<碧奴>在主题和人物塑造上的两点不足,并由此生发开来,探讨新世纪作家写作突围的实践的长处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作家通过文学语言的不断创新来彰显个性特征,苏童作为先锋作家,在语言上积极实践创新,为读者开拓全新的审美世界。本文拟以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为研究对象,分析苏童小说语言的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5.
苏童的中篇小说《三盏灯》1995发表于《收获》第5期,和苏童的其他小说相比,《三盏灯》未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还较少。本文试图从人性的探索和意象的建构两个方面分析苏童《三盏灯》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福克纳对新时期中国作家影响巨大,尤其是在表现人性、血缘、历史、文化、时间的神秘方面.贾平凹、郑万隆、苏童、莫言、吕新都从福克纳的作品中汲取了创作的灵感,同时也融入了他们对突出中国乡土文化特色的可贵努力.因此,他们就创作出了充满神秘感的乡土文学,这样的乡土文学显然已经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的乡土文学了.  相似文献   
7.
苏童作为“先锋派”作家的代表,在作品中构建了许多意象,这些意象主要可以归纳为“孤独的旧城少年”、“逃亡的还乡者”和“粉红的南国女子”,这三大意象群便构成了苏童瑰丽诡异充满灵气的文风。意象是我国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从古代诗歌到现代小说散文,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苏童的作品中一直坚持这三大意象群,每个意象群都代表着充满神秘的某一类精神追求,苏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丰富想象,赋予笔下的意象群或明或暗的色彩。可以说,苏童的三大意象群其实就是苏童审美精神的反映和见证。研究苏童作品中的代表性意象,对苏童笔下“旧城少年”、“还乡者”以及“红粉女子”三大意象群的逐一读解,从中探求出意象群在反映苏童审美精神起到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比较指出苏童因受到塞林格用少年视角,展现少年人的青春期困惑、独特心态的影响,以少年视角介入生命初状态,书写了生命初状态进入成熟现实那一瞬间的困惑、无奈、甚至是幻灭,共同揭示了人类文明相比纯洁的初状态被异化的悲哀。塞林格的少年视角有力的影响了苏童的同类写作,也在深得塞林格写作视角的精髓后,提升了苏童小说的人性关怀和生命景观呈现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从苏童的小说文本出发,梳理出文本中的一系列知识分子形象,对其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特征进行解读,并从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下产生的边缘化心态和新时期自我公共特性缺失的角度来分析导致文本中知识分子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