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4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70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78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29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1289篇
社会学   135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在此跨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黑婴经由“乡愁”的激发与引领,讲述了新一代南洋华侨青年的苦难、迷惘以及艰难的蜕变。今天看来,这种包含着独特生命体验和丰富历史痛感的文化乡愁,正是南侨作家黑婴在“华文文学”和“海派文学”的脉络之外,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真正而独特的“新感觉”。  相似文献   
2.
3.
刁生虎  王欢 《南都学坛》2022,42(1):46-51
《史记》民族书写体现出司马迁已初步产生了将天下各族视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体现在创设少数民族专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主张少数民族与华夏族祖出一脉的民族同源书写、倡导和平处理民族纠纷的民族关系书写等三个方面.司马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两汉大一统格局的完成与巩固、家国一体与和合大同的儒家观念以及著家本人的著史意愿与品格三者的交互作用下生成,影响深远,促成了古代中国多民族友好大家庭的建构以及当代中国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局面的稳固.  相似文献   
4.
林雪是当代汉语诗歌的重要诗人,她“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风大气沉郁。她近期的诗歌,情怀与思辨相互倚重、酵化,介入生活与提炼心性同步发力,题材多样,手法多变,情感收放自如,气韵放达从容。她对现实的观照,对时空的架构,对存在的开掘,都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她自觉地从先期女性主义诗写中觉醒,到如今的清澈中隐显尘世的味蕾,对生活细节和感念触觉的精妙镂刻,以及对世道人心的专注和细致打量。  相似文献   
5.
清平湾是史铁生做知青时生活的地方,在告别十年之后,他失去双腿,由此他无法再回到广袤的黄土高原,却深深怀念着它,于是写下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作者把写作的视点放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性回归,以闲谈的笔调、故事情节上的弱化、语言上的美感、节奏上的跳跃回放等使文章充满了散文诗的气质,渗透着自然素朴的文学之美,高扬着纯朴、善良的人性美和超脱人生苦难的精神美。  相似文献   
6.
《汉语拼音方案》及其正词法是国家语言法律规定的拼写和注音工具。它具有音素化、拉丁化、口语化和词式化的性质。要破除阻力,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传统之外的写作在 张宇众多的小说中,我一直认为《活鬼》是个具有特色的作品。这不仅在于它为我们的文学史提供了侯七这样一个生动、独特而又极富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更在于它在传统的写作之外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透视丰富复杂的民间文化与生命智慧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族志的文化书写在小说与民族志之间人为划定了严格的界限,它重视概括性事实而回避故事讲述和故事中的单个人物,更谈不上中心人物的深度塑造。实验民族志这种书写范式的出现为借用小说叙事和人物塑造来集中地、戏剧性地展示对象的人文事实、心理事实及其内在意义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大满 《女性天地》2005,(5):38-38
有谁不喜欢风和日丽的甜蜜生活,但当苦难降临,能携手打破“同林鸟各自飞”宿命的有情人,迎来的必是风雨过后更为牢固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在革命队伍中存在走出家庭、追求信仰、投身革命的女性作家群体。在这一群体成员的革命书写中凸显出近乎于宗教虔诚的革命领袖崇拜倾向,其精神构成中内涵着强烈的领袖情结。在延安女作家的领袖崇拜话语中,可以梳理出情感逻辑、信仰逻辑和神秘主义逻辑的非理性因素。处于政治权力边缘的延安女作家,为了获取自己的精神价值,借助于革命叙事有限地、部分地实现了介入公共政治生活、间接获取政治权利的欲望;她们对于领袖人物的崇拜与书写,是革命阵营内部权力分配不均衡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