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20篇
丛书文集   233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945篇
社会学   8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剧中最常被搬演改编也是最受欢迎的喜剧之一,有不少人都还是透过《仲夏夜之梦》开始接触到莎士比亚的作品。因为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独特,因此近些年有很多人从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就针对《仲夏夜之梦》中的童话色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翻译涉及到语言和文化。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不同的文化观念给翻译带来的困难,并以举例的方式提出了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调的语用功能方面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同样的结构,由于使用的语调不同, 会导致话语的语用功能发生变化.这些与其不同的文化渊源有着直接的关系.对这些现象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避免语用失误,进行有效的交际.  相似文献   
4.
浅析英谚中的民族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依存于民族的社会生活之中 ,与本民族特定的历史、生活习惯、物产风貌、自然环境等等密切相关。英谚产生于岛国的自然环境 ,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带有极浓的宗教色彩 ,因此 ,英谚的内容带有鲜明的英国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对汉、藏和蒙古族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和推理能力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汉、藏、蒙古族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总体趋势上呈现不均衡;不同民族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推理能力发展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认识水平与概括能力制约着不同民族大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应用文中有大量模糊语词,这些模糊语词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类别,使用时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7.
洛克是从知识问题的探讨开始而转到对语言问题的探讨的,因为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知识必须以命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命题的表达是通过语言实现的。在洛克看来语词指示人心中的观念,不过由于洛克认为我们无法知道事物的实在本质,我们心中的观念从根本上并不和外物相符合,也不同别的观念相一致,因此,他就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动物习语在英汉语中有广泛的应用,英汉语中的文化异同之处也同样反映在其丰富的动物习语中。文章对英汉动物习语中蕴涵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地比较,归纳出其中的异同,并探讨了它们产生的根源。最后强调:英语学习者应重视英汉动物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并在跨文化交际中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9.
吴果迟 《老年人》2003,(6):36-37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云南发生了“马嘉理事件”———英国翻译官马嘉理在腾冲被杀。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为此对清廷虚声恫吓,大肆讹诈。清王朝内忧外患,表示妥协,乃派李鸿章与威妥玛签订《烟台条约》,除赔款及增开商埠外,还答应派一名使者去伦敦,向英国女王当面谢罪。英国当时是世界上的头号强国,清廷打算将这名使者留驻伦敦,作为大清国派驻英国的公使。这样,对派驻的使者就必须有所挑选,要求具有相当的地位、才能和声望。时任福建按察使的郭嵩焘首当其选。中国要向外国派出长驻使节,这是破天荒的事。在一班守旧官员的心目中,“天处乎…  相似文献   
10.
英汉存在句:基于句法和认知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句是英汉两种语言共有的特殊句型,在两种语言中均有其他句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句法结构、语义功能、信息结构和认知心理四个层面入手,探讨英汉存在句的相同和相异之处.进行两种存在句型的对比研究,旨在解释英汉存在句的生成规律和深层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