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5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06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夏中心”观的产生发展有着悠远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合理性。它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影响深重而复杂 ,一方面是严重地阻碍抗拒 ,另一方面又具间接支援之功。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思想文化的同时 ,从根本上否定了“华夏中心”观念。在创造性转换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西方先进文明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正确指向 ,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2.
3.
魏源以“为《公羊春秋》别开阃域”为职志,以推动社会变革为目标,对公羊学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他的“三世”说虽有背于公羊“三世”的传统说法,但其中“拨乱反治”的追求与历史进化的观念却与公羊“三世”说是一致的。他的“三统”说注重制度的“因革损益”,注重对不同制度与文化的吸收,主张学习西方制度。他在夷夏观上提出夷狄不仅可以进于诸夏而且可超越诸夏,更主张不以夷狄视西方。他的“大一统”说没有了“尊王”之义,而是把视野放到了全世界,向往环球一家、万国同吭。  相似文献   
4.
在诏书的书写上,唐廷对于化外民族有着特殊的用词,但这些用词只是在涉及安史叛军的诏书中有所使用,而未见于涉及河北藩镇的诏书之中。唐廷对于河北藩镇的用词,基本不出唐廷对化内敌对政治势力的用词范围。这反映了唐廷对于河北藩镇的态度,是将其作为统一政府下的地方叛乱来对待和处理的,并未从文化层面对河北藩镇有所排斥。史料中存在的河朔胡化的言论,是中唐士大夫在夷夏之辨观念的影响下,对河北藩镇产生的主观认识,并非完全基于对河北藩镇的客观了解。  相似文献   
5.
《滇省夷人图说》是清嘉庆时云贵总督伯麟主持编修的云南民族图册,该图册描绘了云南108种民族的外貌特征、生产生活场景,以及风俗习惯等内容. 《滇省夷人图说》中有12幅记录少数民族婚俗的图画和图说,本文从聘礼、迎亲习俗、媒妁以及通婚圈四个方面入手,解析了图中所反映的清中期云南民族的婚俗文化.  相似文献   
6.
声乐演唱的艺术形式和风貌很好的展现了声与情的完美结合,让欣赏者在感受其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感受到声乐演唱表演所带来的各种动人魅力,本文以《弄臣》中的主人公利哥莱托为例,分析了这位人物声乐演唱中如何表达声调与情感。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提出师夷长技、制造枪炮,购买战舰,建设新式海军;加强"塞防",预防对西北西南的侵略;扬长避短,采取灵活的作战方针;做好国防建设的后备工作等军事国防思想,冲破了历史的藩篱,开创了近代中国国防史上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冬明历>是明清时代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民间宗教经书之一,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很长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冬明历>的完整版本一直未被发现,因此对于该书的具体内容和性质,学界多有不识,偶有论及者,或失之偏颇,或流入想像和臆测.本文主要以新近发现的抄本<冬明历>为第一手材料,考察了<冬明历>一书的基本结构及其相关问题,并在明末清初民族冲突的大背景下,重点探讨了民间宗教"夷夏之辨"、反清复明、帝王观的流变与满汉混同等相关问题,为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明末清初的民族与宗教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而此时被迫开国的中日两国对世界市场的认识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途径:中国在40~50年代坚持“以商制夷”,到70年代才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对世界市场了解的深入,逐渐形成了“商战”论等近代世界市场观;日本在开国之初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贸易无用还是贸易兴国,并在60年代发展为自由贸易思想。中日近代世界市场观的区别是:中国是带有政治化色彩的世界市场观,日本基本是从经济角度分析世界市场与本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尤金.奥尼尔的在《悲悼》中成功塑造了莱维尼娅这位悲剧女性形象。本文借助于尼采的悲剧理论,从莱维尼娅身上所体现出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冲突,来阐明她悲剧产生的过程,从而分析这一悲剧人物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