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楠 《中国人口科学》2012,(4):78-87,112
文章利用20世纪30年代东北地区农村调查数据,讨论了作为移民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血亲网络对移民间经济福利水平差异及社会流动性的影响。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亲网络对移民提高自身经济福利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导致移民间经济福利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移民在血亲网络的作用下可以实现自身的向上社会流动。文章不仅分析了血亲关系在近代东北移民活动中对提升移民经济福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还揭示了血亲网络在移民群体中所体现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2.
《家庭科技》2012,(12):44
为"后继有人"欲更改户籍年过花甲的苏荣膝下没有子嗣,独生女儿苏蓓为他添了两个小外孙女。苏蓓与丈夫依照男女平等原则,约定长女随父姓王,去年10月出生的次女随母姓苏,并取名为苏灵灵,这也是为了苏家可以"后继有人"。外公觉得苏灵灵理应归类于母姓的祖线,以便继承祖宗留下的东西,将来负责管理老家的祖坟。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人的"同乳人"研究--麻扎阿勒迪村维吾尔人的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维吾尔族的同乳人事实进行深层的描述与阐释 ,讨论同乳人的乱伦禁忌及社会血亲身份 ,并由此提出不能简单地断定维吾尔社会为父系社会的结论。文章资料主要来自笔者在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阿勒迪村十个月的人类学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4.
一、婚恋问题的多视角研究 千百年来,爱情和婚姻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主题,而科学涉足爱情婚姻问题只不过是近代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婚姻质量作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影响婚姻质量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为此构建了许多不同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由于家族企业传承的重要性与复杂性,西方家族企业理论中将传承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重中之重是继任问题,故理论研究中甚至有将家族企业继承直接等同于继任的。继任涉及很多问题,本文仅对中国家族企业子承父业的性别与血缘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7.
《伍子胥变文》在情节上对唐前史籍特别是《吴越春秋》多有因袭,但在复仇行为等细节上,它又大胆虚构,突破了伍子胥故事在以往流传中所形成的注重史实的模式。这些变化是与唐代血亲复仇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在唐代政府对私自复仇的严厉打击以及社会主流观念倡导理性复仇的压抑下,民间浓厚的复仇意识在文学上的反映,其文学史意义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8.
近一个世纪来,亲属制度人类学对人类性生活模式的多样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单系血统理论与联姻理论,但纳人的实例对其构成了一定挑战.所以,只能以"社会血亲关系"概念和"社会血亲性排斥"定律来解释纳人社会的个案,并对各民族的性行为方式的多样性中是否存在同一性这个难题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血亲伦理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之一,但由于多种原因,无论神学或人文学科均未对此特征作专题充分研究.有关耶稣颠覆家庭的言行被回避并纳入传统伦理解释.基督教超血亲伦理将地域性的古代伦理扩展为普世的平等伦理,从而成为现代性普遍公民身份渊源.现代化转型期中国公民道德建设以及相关的古今中西比较争论,均重大地涉及基督教超血亲伦理.本文以《圣经》文本为依据,围绕《旧约》到《新约》的家庭观念转变,尝试梳理并揭示超血亲伦理的起源及其构成要素,最后对其历史意义作一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0.
18 97年 ,弗洛伊德提出了所谓的“恋母情结”。他认为 ,俄底蒲斯“杀父娶母”悲剧的导演者是“性”。婴儿时代 ,俄底蒲斯潜意识中对母亲的性依恋和对父亲的性仇视是导致其成年后杀父娶母的原因。如果说“杀父娶母”悲剧的根源在于命运的捉弄、非能力性的“不辨血亲” ,而原始的“杀父娶母”的悲剧根源则在于人们还没有建立起血亲观念 ,能力性的不辨血亲。在“不辨血亲”的情况下 ,俄底蒲斯的“杀父”与“娶母”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两个孤立性的行为 ,它集中体现了原始人所普遍存在的同性倾压与异性冲突。乱伦禁忌以及一切性文明也取决于一个共同的基础———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功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