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严羽和戴复古订交的时间在绍定五年 (12 32 )而非嘉定十四年 (12 2 1) ;严羽避乱返乡时间在绍定四年而非元年 ;严羽的《平寇颂》写于端平元年 (12 34 )五月之后而非绍定三年间 ;戴复古布衣一生 ,并未任过邵武军学教授  相似文献   
2.
张忠纲 《东岳论丛》2003,24(4):58-63
伟大诗人杜甫青年时代曾两次漫游山东 ,前后历时七、八年 ,在泰山、兖州、济宁、单县、济南等地 ,都留下了他的行踪遗迹和许多名篇 ,而他和李白在山东结下的深厚友谊 ,更被传为千古佳话。本文通过实地考察 ,检阅文献 ,去伪存真 ,纠谬辨误 ,完整地描述了杜甫在山东的行迹和交游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钱撝禄所撰《田间年谱》,记其父钱澄之行事止于清康熙十一年(六十一岁),后二十一年史事则付诸阙如。今接续旧谱,自康熙十二年续补,在编纂上以钱氏《诗文集》为基本依据,而参以其他著述。  相似文献   
4.
惠真是唐朝著名律学僧人,但僧传缺载生平,为人所知甚少。本文根据李华撰《荆州南泉大云寺故兰若和尚碑》对其律学行迹加以考证,论证敦煌本《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为惠真编写并流传于世,研究他在不同时期所研习弘扬的不同戒律和主要律学思想,以及作为天台宗玉泉系第六代传人的广泛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陶澍作为清代嘉、道年间的湖湘文人领袖,不仅是晚清湖湘文人“经世致用”思潮的先驱,在诗歌领域亦卓有建树。考察其生平行迹,运用数字人文技术绘制出行迹图,可以发现陶澍的主要活动集中围绕在湖南、北京、江苏三个地方。结合陶澍诗文集中有效的文本信息,能够较为全面地分析归纳出其在各地的文学活动、意义及影响,尝试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突破传统个案研究中“重时间、轻空间”倾向。  相似文献   
6.
司空曙是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其卒年,学界一般认为是德宗贞元六年(790)左右,本文考订应推迟到顺宗永贞元年(805)秋以后。此外,司空曙遭贬、遇赦及入西川节度使幕府等行迹,学界一直认为司空曙于德宗贞元元年(785)以后入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本文考证司空曙至迟于德宗建中二年(781)十二月之前已入西川节度使张延赏幕府,后再入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由这些事实的考订,可重新认识"大历十才子"的创作活动年代和活动地域。  相似文献   
7.
杨世俊系中国伊斯兰教嘎德忍耶大拱北第9辈当家人,也是西北回族中有声望的宗师之一。一生历经艰辛,淡泊明志,虔敬功修,以顺主、顺圣、顺国家执政者为宗旨,为社会、国家、民族和地方作出了贡献。尤其热心公益、虔诚清德、从善如流等高尚风范,生前身后,被人们称道  相似文献   
8.
渭君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即发表论文<蒋捷的晚年>(<词学>第7辑),提出蒋捷晚年以相士为业的观点.马茂军、张海沙<蒋捷三考>(<文学遗产>2004年第4期)于此观点又有进一步的论证.高莹、张子健<"相士蒋竹山"非蒋捷考辨>(<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8期)一文则以为蒋捷晚年当是剃度为僧.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9.
清朝官修《明史》中的《奸臣传》列入10人,马士英即为其中之一。他到底做过什么,以致被定为“奸臣”,光看《明史》本传显然是不能完全释疑的。或许正是由于此,马士英与秦桧、严嵩、魏忠贤、和珅等历史上的所谓“反面人物”一样,引起了学界的较多关注。其中尤以贵州本地的学者为多,由民国时期姚大荣作《马阁老洗)录》肇始,之后时有成果出现,主要就马士英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交游、结局、评价等问题作了探讨,且多对马士英带有“洗)”之意,体现了他们对乡土历史的热心及所谓“乡贤”的回护,相关论述也多发表在贵州本地的刊物上。基于此,想要把对马士英的研究更向前推进一步,需要更全面地搜集史料,就有关论题进行更系统深入的探讨,并且在立论上要尽量力求客观。应该说,阳正伟博士的《善恶忠奸任评说--马士英政治行迹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达到了这些要求。  相似文献   
10.
汪元量是宋末身份独特的诗人,其诗习惯以行者的视角记录宋元更替时期的真实面貌,故有"诗史"之说。本文主要论述他先后两次到成都的原因及其行迹诗中所表现出的对于成都的美好印象,展现了一位爱国诗人对于宋亡不甘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