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命妇服饰作为中华服饰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过多探讨。关于宋明服饰大多数人只知道是传承关系,而对其传承与发展则较多忽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服饰近年来越来越多受到国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嫁"露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露水"包含了一套露水、一双露水鞋、一方露水帕、一把露水伞,追溯其来源,有来自民间传说故事中的解释,或源于"借寿添福"民俗、或源于辟邪挡煞巫术.  相似文献   
3.
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生活在古代,青山严格地存在。杜甫与二十年末相见的老友重逢,呼酒话衷肠,促席说平生,我在《赠卫八处土》里读到的却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微信时代如何刷得出这样古典的情义。一个人浪游青岛,不纵身与都市繁华抱个满怀,于世人已是旁枝侧溢,还刻意地追访老屋老树,只能说,对这个时代,我一直有根哀叹的神经在。  相似文献   
4.
冯雪冬 《理论界》2012,(1):128-131
汉语的"""裳""裙""裤"发展至今天的"裳""服""裙子""裤子"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文章在描写这一过程的同时,分析了早期的"""裤"的所指和义位,对"裳""裙""裤"之间的关系和"裙""裳"的历时演变进行了探讨,初步确定"裳""服""裙子""裤子"的产生时间,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在相应词条释义上作了商榷,在二典词条引例的基础上将其首现时代提前。  相似文献   
5.
《诗经》里头的诗歌,很善于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生动可感的具体事物、细节和场景,来抒情写意,自然而然地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郑风·缁》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一片至情,却不直接说出;只托言缁层叠咏叹,致其绸缪缠绵之意。缁之魅力,亦由此可见了。那么,缁何物?缁为深黑色,是在玄色的基础上再加以染黑而成的。《周礼·考工记》云: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贾公彦疏:若更以此緅入黑汁,则为玄。  相似文献   
6.
还是少年时,腰身渐渐有了青春的模样,于是,毫无悬念地喜欢上纯白的颜色。白衫、白裤、白裙成了那段青葱岁月的底色,纤尘不染,几度春夏。  相似文献   
7.
原始人类全身有毛发覆盖,是赤身裸体的.文明演进,进而遮蔽下体,后有挡护风寒的服.上古有裳无裤.到战国末年至秦汉时期,出现了与裤子有关的词"(祥)、绔((榜))"等,但并不完全等于今天的裤子.其实最早的(祷)没有裤裆,只有两条裤筒套在膝至踝骨处以御寒.(祥),很显然是一种有裆的裤子."满裆"即连裆.但还不完全是今天的裤子.最早的祥应该是为了干活方便而出现的,类似今天的大裤衩,后演进为今天的裤子.从裤子的演进,则可说明由低级到高级,从蒙昧到文明,从落后到先进,这一人类文明进步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我们都要活得久一点,每天想想对方就觉得很幸福。我在60多岁时,跨越半个地球找到了我的初恋情人,可是至今我们仍没有见面……一1993年,婆婆和丈夫病了10多年后相继去世,丈夫的妹妹感激我对他们的悉心照顾,一定要邀请我去美国散心。1994年1月4日,我从上海飞往美国亚特兰大。空姐送给每位乘客一个  相似文献   
9.
上博简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杰 《学术研究》2003,(4):127-128
异文即从二止。字下部止的写法与 2号之近、道所从相同。5 .《性情论》 8号“是以敬安” ,释文读“安”为焉 ,虚词 ,而注文又曰“‘敬安’二字见于《荀子·君道》” ,其文曰“敬而安之”或“安敬之” ,“安”乃一实词。释文与注文相矛盾 ,依文义及句子语气 ,当以读焉为是。上博简拾零@陈英杰$中山大学中文系上博简;;《孔子诗论》;;《缁》;;《性情论》①②③李零:《上博楚简校读记(之二)———〈缁〉》,见周凤五《〈孔子诗论〉新释义文及注解》。 ④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171页《缁》篇前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殷”名号起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中用作地名或国名的""字,本为东夷族称的转化字,商代末年周人称商为"",实际是指商人为夷人.入周以后,周人仍多称商为"",又或称为"殷",""、"殷"名异而实同."殷"名号的通行大约始于周康王时.旧说商又称殷起于"盘庚迁殷"是没有根据的,以商都为"殷"亦出于周人的习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