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我国西部地区的三次经济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和“三线”建设是现代西部进行的以工业开发为主要内容的两个大开发时期 ,对于改变中国工业布局集中分布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况虽有重要意义 ,但两次开发从决策、规划到实施均是毁多于益 ,尤以成本效益方面为甚。而第三次工业西进与前两次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动因和背景 ,是我国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 ,特别是西部地区自身也具备了经济大发展的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2.
泰傣民族起源研究是学术界的热点。本文梳理了泰傣民族起源研究从"南迁说"到"土著说",再到"西迁说"的演变过程,并就相关问题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3.
正共和国成立那一年,19岁的汪应洛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1957年,应中央政府支援西部的号召,交大几千名师生员工,离开黄浦江畔,来到古城西安。当时,毕业不久的年轻硕士汪应洛就在西迁的大军里。从此,汪应洛的生命便跟管理工程教育和研究紧紧地连在一起,成为我国管理工程教育与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系统管理学科的奠基人和卓著的管理工程教育家。谈起汪应洛的成绩,西安交通大学  相似文献   
4.
吐谷浑民族是公元4世纪初至7世纪中叶活动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民族,它所建立的政权前后存在了350年,对西北地区尤其是青海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西晋末年,吐谷浑民族万里跋涉,由东北出发,在西北扎根,其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吐谷浑部虽然与留居辽西的慕容鲜卑同根同源,但在其西迁以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自吐谷浑西迁之日,就开始了与辽西慕容鲜卑的历史分野.  相似文献   
5.
沈丽 《中国民族》2014,(7):38-40
2014年4月起,本刊记者沿着蜿蜒的海岸线开始了本刊编辑部策划已久的《我的城市我的家》大型系列采访报道之旅: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总行程将近一万公里。截至6月初,记者走访了其中的6省、直辖市,共计14个城市,采访了40位少数民族同胞。  相似文献   
6.
德宏傣族的西迁与印度阿洪姆人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居住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地区的阿洪姆人的祖先,是从中国云南德宏迁去的傣族。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对德宏傣族的西迁和印度阿洪姆人的形成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结合文献与考古得知,拓跋鲜卑从发祥地大鲜卑山游猎到河套阴山建立部落联盟,历经两次大规模迁徙,即从大兴安岭北段西南迁至呼伦湖周围再由呼伦湖西迁至蒙古高原腹地。而拓跋鲜卑由大兴安岭林海西南迁至呼伦贝尔草原又西迁至蒙古高原阴山地区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拓跋鲜卑本族的原因,汉、匈奴、乌桓、东部鲜卑等周围部族的原因以及生存环境、地理状况等原因。  相似文献   
8.
华夏血缘族团源于东方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语·晋语》说的炎帝、黄帝同出于少典氏 ;《史记》、《世本》、《大戴礼记》说的颛顼、帝喾、尧、舜、禹等同于出黄帝 ;《尚书》说的尧、舜、禹等在同一个组织中共事 ,他们应属于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华夏血缘族团。同时 ,根据东方的大量古史传说及大汶口文化的领先地位 ,这个族团从炎黄起至夏初止 ,一直生活在东方以泰山、四渎、《淮南子》九州为中心的地区 ,并在山东东部地区初建夏王朝。夏初太康失国及少康复国一段历史大体发生在东方。大约在少康中期时夏王朝西迁中原 ,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遂由东方逐渐转移到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9.
清朝重视西北边疆经略,将大量内地贫民移民出关屯田实边作为治理新疆的重要措施。西迁的锡伯族成为充实新疆的重要力量之一,是清王朝治理新疆的一次成功实践。有清以来,清政府将锡伯等八旗子弟遣往新疆屯垦戍边,在战略决策上充分体现了对新疆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也是清朝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仍能有效管理新疆的重要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唐正芒 《老年人》2010,(9):38-39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东、中部大部分地区沦陷,迫使东、中部地区的大批高等院校、文化机构及文化名人纷纷辗转跋涉,内迁西移,由此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文化重心西移景观。在八年战火的动荡岁月里,文化重心的西移,为西部地区文化的继续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也为保存民族文化精华、开创新中国文化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