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5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1265篇
劳动科学   90篇
民族学   175篇
人才学   331篇
人口学   332篇
丛书文集   2649篇
理论方法论   492篇
综合类   5071篇
社会学   924篇
统计学   16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603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609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683篇
  2009年   641篇
  2008年   1016篇
  2007年   654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618篇
  2004年   689篇
  2003年   603篇
  2002年   539篇
  2001年   479篇
  2000年   421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排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本文主要对高校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继而针对问题,提出高校排球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以便可以提升学生对排球的兴趣,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培育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提升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以建设一支有担当、敢担当的时代新人队伍,这是应对时代诉求与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然而,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培育既面对着认知新的历史方位、奋力托举中国梦与应对新“忧患”的时代诉求;又要面对围观的看客心态、非科学的失衡心理、认知偏颇的冲击。因此,把担当精神摆在育人的重要位置,从升级育人内容、优化育人环境等几个关键教育环节着手,营造崇德向善、力争担当的社会风尚,将担当精神培育生活化、长效化,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担当意识与担当力。  相似文献   
3.
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拥有9亿多农村人口的我国来说,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到每一个农村家庭子女的成长和成才,关系到农村经济振兴战略,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能够使农村义务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持续、快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彝族传统文化中"团结"观念的产生与流传有其独有的历史文化渊源。彝族人民自古以来对"团结"观念的认识与推崇,涉及个体家庭、家支姻亲、邻里村落以及民族国家等各个层面。当前,加强团结互助价值观的现代性调整与适应,对整个彝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普里什文哲理散文中所具有的预言式生态思想与环保理念备受当代“生态文学”理论家的青睐。但他热衷描写狩猎场景的猎人情结却又遭到新世纪中“生态伦理”理论的诟病。其实从文本的本体性观念来理解,普里什文的诗性自然情怀、生态观念与他的猎人情结并非只有冲突的一面,他所表达出的是人对大自然万物之本能与道义之间的尺度衡量,而这种衡量也可反观当代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的现状,实际上表达出一种更为深刻的天人关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6.
前诸子时期超越天人二元对立的"天人观念"具有深刻的美学史意义,这可通过中国美学的发生、发展、突破三个方面来说明:就"发生"而言,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中国美学何时发端的问题具有澄清作用;就"发展"来说,中国古典美学之特征和基本范畴的形成、中国现当代美学之思想体系的构建等都能在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中找到渊源;就"突破"来看,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为何要超越二元对立以及如何超越二元对立均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即追寻"意义"与回到"经验"。  相似文献   
7.
8.
9.
10.
高碧叶 《天府新论》2021,(1):115-124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未婚妈妈在中国所面临的道德困境问题,并展现她们如何通过不同的叙事话语挑战社会歧视。未婚妈妈的自我叙述表明,她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像社会所普遍认为的道德沦丧或者唯利是图,宗教、情感、自我独立以及被骗的境况等都可能成为女性未婚生育的原因,而这些因素也往往被未婚妈妈援引并成为其生育选择的道德证成。通过展现未婚妈妈生育选择的复杂性以及其超越羞耻的语言努力,本文指出我国未来有必要放松婚姻和生育的关联性,给予单身青年更多生育选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