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0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7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多杰拔格西翻译刊行密法仪轨与经典,开启民国时期以汉文单行本传播藏传佛教的新形式。他注重讲授格鲁派经续、咒语与修习次第,详细阐述显密教理与修法仪轨异同,消弭汉藏佛教间的误解与偏见,建立双方佛教交流的契合点。他前往内地多省启建息灾和平法会、传绿度母、弥陀长寿合修等密法法门,为弟子传承密法灌顶授戒,汉地佛教居士界逐步成立修持密法的信仰团体。他支持僧人前往西藏游学,为求法僧人讲授西藏佛教历史传承与宗派状况,为汉僧入藏求法寻求便利。多杰拔格西是民国时期内地弘传藏传佛教密法的先引,他的弘法历程书写着以教佑国的揣思,推进汉藏佛教交流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百年一》是19世纪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为中文的早期作品,原著《回顾》的作者是爱德华·贝拉米。当时传教士倾向于将小说翻译成非文学体裁。旨在通过对《回顾》和《百年一》中名词进行对比,找出当时创造性的翻译手法,并分析传教士处理名词的效果及局限之处。  相似文献   
4.
修行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作,或者说也是一种领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来塑造自己的生命。所以到了一定的程度,唐卡的创作亦如成就者吟咏的悟道歌一样的,在某一个境界当中,自然、饱满而灵动的流露出来,庄严、圆满的构图,富有韵律的线条,典雅和谐的色彩,这些都是一种生命的感悟,理性和感性的统一。从根本上来讲,唐卡不是在表达一个宗教的什么内容,其实它所表达的全部  相似文献   
5.
隆钦然降巴的《七宝藏论》以及其它著述虽然各自独立成篇,却有一个整体性的关联。这就是其性菩提心、自然智慧、自然解脱、本来解脱的主题贯穿于各篇之间,成为其中心思想。而菩提心的起源、本质、表现、功能与作用的阐发,尤属七篇之核心观念。本文以隆钦然降巴《七宝藏论》中的《实相藏》、《句义藏》为主要资料依据,并辅以其名著《心性自解脱》、《法性自解脱》和《平等性自解脱》等《三自解脱论》中的重要材料,运用现代哲学的理念深度梳理、论述、诠释了宁玛派的特殊教法——大圆满法。  相似文献   
6.
囊派是藏传佛教史上一个特殊的教派,主张"他空见",在佛教思想方面与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在研究囊派教法"他空见"的基础上,对该派与其他教派之间在见解方面的差别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囊派在藏传佛教史上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的存在思想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们就对它众说不一,可见,海氏思想对现代西方思想的影响何其深.本文立足于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意味"说,从另一视阈来理解存在主义."存在者"并非主体的唯一指向,它有一个更广泛的"意味"背景.只有在意味背景中展开对"存在者"的讨论,它的生命才更有活力,也只有在意味这种新的场城内,"存在"此在"才可以澄明.其中这个"意味"不是死板的背景,而是一种不自的生活,在知中意味着,在意味中知着.  相似文献   
8.
曾汉辰 《中国藏学》2020,(1):180-186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藏传佛教文献中,多篇文献为照国师法狮子所传。由于藏文底本未获同定,其教法来源不为人知,对这一藏传佛教付法上师也所知甚少。文章根据最近找到的几部西夏文教法的藏文原本,考察其教法师承,并利用藏文史料,探究法狮子其人。  相似文献   
9.
“虚灵明心”是唐君毅先生建构形而上学的道德修养基础。本文分析了唐君毅“虚灵明心”思想的来源、特点及学者对此“心本体”理论直接与间接的批评意见,认为唐君毅“虚灵明心”形上本体论是一种“人义论”“人本论”性质的“现代性真理”建构,具有现代人文的开创之功,并为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哲学诠释厘清了一条可行性道路,同时也有理论上的瓶颈及深度上的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泽波 《文史哲》2015,(1):118-127,167
"他"的思维方式即是康德所不承认人类可以具有的智的直,这是牟宗三道德存有论的核心命题。但由于牟宗三对康德智的直的内涵理解有欠准确,不仅坐实了上帝的智的直,转移了康德智的直概念的对象,而且直接以"自"证"他",终于将大致相当于胡塞尔现相学意向性的直接性等同于他所理解的康德意义的智的直,造成了严重的理论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