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24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正武新著《训诂阐微集》在训诂方面所展现的,具有理论与实证相得益彰,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语料丰富内容广博等特点,这是与其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别具一格的研究方法相为表里的。胡君甘于寂寞的治学态度,该书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在当今急功近利、充满躁动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尤其显示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左氏会笺>是日本学人竹添光鸿对<左传>进行注释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搜览载籍,稽考诸说,折衷众家,深文以辨,审慎以断,守正创新,颇多所得.竹添氏在注疏中,大量使用训诂术语,释义明理.传统术语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和理性判断的科学自觉程度而且显示了他的学术继承性和创新精神.本文旨在通过对该著中训诂术语的特点的归纳及含义和功能的分析阐扬,使人深入理解作者的疏解,并能全面把握其训诂条例,帮助正确认识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古诗文名句训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文名句流传甚广,人们对其部分的理解尚有不妥之处。本文择其十者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4.
汪贞干教授《古文观止词义辨难》一书,对多种注译本内容作了比较研究,尖锐地提出了针对性的批评意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训诂学这门古老的语文传统学科固已存在的问题。作者除了对许多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使人读后耳目一新外,也启发我们思考训诂学与文字、音韵、语法等相关学科的结合问题,以及下一世纪若干人文学科的开拓和重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训诂与解字是学习汉字的重要一环。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延续数千年而不死的表意文字。造成这个奇迹的原因很多,训诂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狭义考察,所谓训诂就是解释古书文义,所谓解字就是解释字义。广义考察,训诂即解字,解字即训诂。历代都有志士仁人选择这个不太容易收获名利的事业,就是因为这个工作关系到中国的文字能不能健康发展与延续,能不能保证它不走样变形,始终如一地表达同一个意思与同一种思想,形成民族特有的传统。德国思想家莱布尼兹是对汉字理解极其深刻的人,他是这样评价汉字的:汉字完全可以替代哲学著作,未来的哲学将使用汉字来表达,以免去那些冗长的论述。本文选择了部分汉字,从其本意始,发掘其中的国学义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莱布尼兹思想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6.
杨树达先生关于"螮蝀"等六条训诂值得商榷:(1)"戴目"不当为"侧目",(2)"螮蝀"声符不当有义,(3)"放"不必言声旁假借,(4)""字不当二解,(5)"革"不为""之初文,(6)"若"不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7.
"汉宋学之争"是清代学术史上的焦点之一。最初,以姚鼐与戴震之间的争论最为引人注目,"汉宋学之争"也因此而成为桐城派研究中常常涉及的问题。但学术界多从"扬汉抑宋"角度评论这场争论,或用戴震拒绝姚鼐师从的请求来解释这场争论的发生。"汉宋学之争"是关于儒学本质与功能之争,它是清代学术流变的产物,即"汉学"家放弃了顾炎武所倡导的"通经致用"的"实学"思想,而将经学蜕变为考据训诂之学,并以考据训诂作为汉、宋学的分界线,从而引发了"汉宋学之争";其导火线则是戴震在谈到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关系时,以"考核"自诩而视文章为"等而末者",贬抑了义理、文章,从而引起与姚鼐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正>十年磨一剑,刘精盛教授潜心于古汉语领域,笔耕不辍,论述颇丰,汇为《文字训诂简论》一书(2010年4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既重视具体的、个案的词语考释,又注重词汇、词义系统的全面研究;既重视共时平面的词汇、词义研究,又注重对汉语词汇、词义进行历时性研究。同时还对部分文献典籍中的词汇本体进行了研究,并注意考察词汇产  相似文献   
9.
《清文启蒙》是清代一部满汉对照,学习满语的教科书,该书的第二册内容为对话体,是对当时口语的记录。书中有一些特色词语,一方面体现了当时的口语,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近代汉语词汇的面貌,如勒掯、剪决、响快、造定等。但是这些词在词义的理解上尚存在一些问题,运用一些训诂手段,对这些疑难词进行考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近代文献,了解近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训诂与语言的社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诂学对文献语言的解释,最终必须坚持符合语言的社会性这一原则。贯彻“随文释义”的原则与坚持语言的社会性原则二者之间并不是矛盾的,而是辩证统一的。词义有社会性,词语形式、用词习惯等都具有社会性。讲语言的社会性,应顾及语言事实和语言习惯,不能简单地仅仅只是按“文法”看问题,也不能单纯地从逻辑事理上去作推断。在坚持语言的社会性原则时,还必须考虑到语言的时代性和语言的地域性这两个更具体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