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小俊 《天府新论》2007,(4):128-130
循环的天命观奠定了《三国演义》的讲史基调。认可天命,《三国演义》也就笼罩在悲剧氛围之中:人的努力和奋斗无法改变天命;道德和正义改变不了天命;“主观”的情感倾向与“客观”的天命之间存在着悖论。  相似文献   
2.
明清讲史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存在着类型化倾向。而草莽类英雄是特殊的一类人,他们在外部体态、性格特征、语言与行为方式上与常人有着较大不同,如同戏曲中的"架子花脸"形象,是"力"与"勇"的化身。尽管在作品中只是个陪衬角色,但是他们起着其他人物类型无法企及的功能与效用。而且他们身上保持着人民的本性,寄寓了人民的道德理想与生活情趣,因而更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陈烁 《兰州学刊》2014,(1):49-56
历史故事是敦煌变文的重要题材来源,其中如《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舜子变》《前汉刘家太子传(变)》等,在历史事实和史籍记载的基础上,大量融合民间传说而形成自己的故事结构与情节。仔细考察上述敦煌讲史类变文故事的核心要素,可以发现其与上古神话和古史传说的密切关系,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仪式文化内涵,既反映了古代成人仪式文化对敦煌变文的深刻影响,也反映了仪式文化在敦煌变文传播中的潜在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焘 《南都学坛》2009,29(1):51-53
《三国演义》的畅销和嘉靖本序言"庶几乎史"的理论导向,以及嘉靖万历时期书商的运作,使抄袭拼凑的创作方式成为讲史小说的主流,并由此在理论和写作两方面陷入自相矛盾的两难境地。与此同时,这种对素材的人为分割和组合,以及其引发的理论纷争,又在客观上使讲史小说进入到对"虚"、"实"关系认识的自觉阶段。因而,在叙事操作层面形成了明代历史题材特殊的"过渡创作"期。而此时期功利化的创作和虚构情节的粗糙与简化,亦从反方向推动了虚构观念的理性趋向。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枯燥的学术研究还是通俗讲史,追求的目标都应该是一个,那就是历史的真实。无论我们是否能够得到,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但这个追求始终是推动我们工作的动力。这个目标也符合观众的需要,他们不能容忍假冒伪劣,以假乱真。但是对历史不可能只有一种解释,只要都以求真为目的,多种声音就是很自然的,也是很正常的。  相似文献   
6.
因为题材的客观要求和创作者的有意仿效,讲史平话的叙事特征不同于一般的小说话本,带有明显的"拟史"倾向.讲史平话在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的处理上,存在对传统史书的借鉴.通过与小说话本和史书的双重比较,可以看出讲史平话的叙事手法在遵循说话艺术线索清晰、细节丰富的同时,也较多运用了史书纪传体和编年体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南宋的“讲史”和“说经”话本的著名艺人及代表作品,分析了如《五代史平话》、《问答录》等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其走向,指出它和小说、说铁骑儿话本同样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城市商品经济的产物,而在我国小说发展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讲史是宋元“说话”的主要家数。和以往的历史传说不同,讲史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讲史的兴盛,和宋代史学的通俗化、普及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史籍的流布和历史知识的普及,为讲史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为讲史艺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可资借鉴的叙事技巧,并随之产生了有关讲史的评价尺度。  相似文献   
9.
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记》和宋代的“说话”,以人物为核心来叙述历史成为中国叙事文学的一个特色,“说话”中的“讲史”是历史纪录的民间形式,也是历史与民间艺术的结合.以二月河历史小说改编的帝王系列历史剧以及以毛泽东等领袖人物为中心的现代革命历史剧继承了这个传统.从历史的发展线索来看,说话之“讲史”直接导致了历史演义小说的产生,而历史演义小说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就发生了比较明显的继承关系.从艺术形式的生存意义上理解,是通俗艺术向主流意识形态文艺靠拢,传统礼乐文化发挥着推动作用.从艺术形式的表现上看,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结构章法、叙事视角、语言风格,都在这个传统的延续中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也可视为武侠小说的范畴,但不是一部纯粹的武侠小说。它对唐人传奇,甚至是史汉、先秦的侠的传统有所承继,本身亦有发展。首先,《水浒传》究竟是"讲史演义",还是"英雄传奇",抑或侠义(武侠)小说,值得观察。前者以历史的演绎为主体,中者以英雄的塑造为核心,后者则以虚构的江湖世界为场景。其次,《水浒传》人物,究竟是英雄好汉,或是侠客,还是盗贼?也颇值得探究。其三,《水浒传》又名《江湖豪客传》,"水泊梁山"究竟是绿林,还是江湖,抑或武林?其间有何异变,亦引人发想。其四,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虽属"虚构"的世界,仍可见一些固定场景,如酒店、客栈、庄院、寺庙、古墓、深山老林等。这些场景,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烘托小说环境,有很重要的作用。而《水浒传》中存有哪些场域?也值得观察。其五,《水浒传》在武功描写方面,有明显传承和突破。既写实,又奇幻。仔细看来,更注重写实型武术技击和武打场面的描写,同时也确立了自唐以来的"以武行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