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88篇
社会学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格林童话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开创、探索、成熟和新变四个时期和三次高潮,不同时期译本的样态变迁折射出中国历史语境的不同以及译者翻译策略的迥异.笔者通过对不同时期典型译本的比较以及译者主体性发挥的衡量,来探索童话译介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的翻译实现了原作生命在译语文化语境中的延续。南治国、彭俊豪、何世原的《旅行的艺术》译本同样加深了大家对旅行的体悟。本文主要从词汇、句子和篇章三个维度对该译本的部分篇章进行分析,揭示了翻译中普遍存在的的语义、重心和语序问题,旨在对文学作品翻译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The Great Gatsby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其在中国的译介长达六十余年。文章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从场域、资本和惯习三个核心概念出发,探究The Great Gatsby在中国的译介轨迹。从三个译介阶段考察译作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的译介以及不同译本的异同,以期解释三个译介现象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4.
林松教授新著《〈古兰经〉在中国》一书,主体部分是在20世纪90年代连载于《阿拉伯世界》季刊的《汉译〈古兰经〉史话》,内容涉及并评论了14种汉语翻译的《古兰经》,亦旁及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文译本。作者听取了社会舆论的反映和评价,在原有基础上曾进行认真的修改、补充。为了全面、系统、客观地介绍《古兰经》在我国传播、发展、翻译、研究的概况,又增添了更广泛、丰富的篇幅,扩大为"卷首群序"、"译坛巡礼"、"短篇拾零"、"书苑漫步"、"瑰宝鉴赏"和"大事编年"六个板块,书名也随之改变。在所收7篇序言中,除杨怀中教授序《回顾与启迪》已在本刊披露外,本期再刊登安士伟大阿洪、余振贵研究员和朱威烈教授等的序言3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符号学将语言符号的意义划分为语用意义、指称意义、言内意义。翻译过程中对这三种意义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准确科学地传达原文的意思。选取陆谷孙、黄梅和刘须明三位译者的《飞蛾之死》译本片段,讨论符号学三种意义在实际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7.
目前对<红楼梦>两译者在翻译策略取向是归化还是异化上存在着争议.大部分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杨译多采用异化:而霍译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结合定量与定性的方法,从归化异化的角度研究杨氏和Hawkes<红楼梦>译本翻译的研究目前很少.本文将针对形象习语的翻译策略在结合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两版本在习语翻译策略上并无显著差异,反而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两译者在49.1%的习语翻译方法和策略上都一致;而且异化在两版本的习语翻译中都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顺应翻译学的权力转向,文章探讨《论语》理雅各译本成功的原因。该译本一经面世就赢得了当时读者的接受,这是由于理译本分别符合了西方的传教士、殖民者和汉学家这三类主要读者的阅读要求,这三类读者分别代表了三大权力:宗教权力、政治权力和文化权力。这些权力对译者的操纵在译文中也有所体现。从《论语》理雅各英译本这一个案,我们可以看到权力关系和权力机构是怎样操控翻译事件的。  相似文献   
9.
在浩如烟海的儒家经典中,辜鸿铭首先选择翻译的是《论语》和《中庸》,他的译本和其他译者(包括汉学家)的译本比较起来有诸多特别之处,他本人也在《论语》译本的副标题中表明他的是一种特别的翻译.在决定译文这种特别面貌的各种因素中,辜鸿铭本人独特的离散经历对他的翻译心理、译本的选择及翻译策略的采用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马君武翻译评论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马君武研究的一些学者评论说,马君武的进化论译作信达雅兼备,其<达尔文物种原始>是权威性译本、文言文译本,其<威廉退尔>译本中的对话和唱词纯用文言.这些评论不准确.马君武的有些进化论译本达不到信达雅兼备的翻译标准,个别译本在"信"方面尚可,但在"达"和"雅"方面欠佳;<达尔文物种原始>不可能成为权威性译本,而且它是以欧化主导、杂糅少量文言词语的译本;<威廉退尔>译本中的对话和唱词是以文言成分占主导,但也有部分欧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