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0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353篇
社会学   8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鉴赏过程论-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鉴赏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直觉感悟阶段、体验理解阶段和认识评价阶段。在整个鉴赏过程中 ,又渗透、交织着注意、感知、想象、通感、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学作为历史产物的优秀作品,不因时代的变迁、读者对象的不同而减弱其艺术魅力或丧失生命力。古代作品的内涵愈丰富、艺术愈精美,则其超时代、超阶级的感应力愈大。感应力愈强,则拓展读者的层面愈阔,接受者愈众。古代作品对现代人来说,因时变势异,从思想内容、名物典故、山川地理、典章制度到价值观、审美观、心理状态等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媒介手段由古汉语(文言文)到现代汉语(白话文)这之间虽有承传关系,但二者差异很大,今人要阅读古代作品第一步就是要打破“语言隔阂”,这就出现了为鉴赏文本创造条件的注解、疏证、笺说…  相似文献   
3.
李昌森杂文、随笔集《图个好心情》,由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04年5月出版。作者通过富于审美情趣的艺术处理,收到预期的效果。作者通过如下手段,使文章既犀利深刻,又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外影视名片中眼睛、眼神的分析,阐述其在影视艺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观众在鉴赏影视作品时,要善于把握银幕上种种无声语言及各种细节,这对吸取艺术精华,获得审美愉悦有着极为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国著名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的《冬天之美》是一篇清新优美、平和亲切的抒情散文。作者笔下的乡村冬季,充满着勃勃生机和活力,有着缤纷迷人的色彩,极富诗情画意。从审美的角度再来欣赏这篇短文,确实可以给人带来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由于古典诗词这一特殊鉴赏对象,使鉴赏者有时对同一作品,有着不同的解释。言之有理符合主题者肯定;背离文意不合语境者则须斟酌。  相似文献   
7.
钱币收藏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和艺术鉴赏价值。专家介绍说,古钱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6个方面。一看钱币形制战国时期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楚国的蚁币等,年代久远,比圆形钱稀少,因而价格昂贵。南宋腰牌钱,因形状怪异,每枚价格可以达到千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历史学科的特点、阐述了历史教学的美育功能,这对于历史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师范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关系到国家未来公民的素质,应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沃土,应当充分挖掘运用,以引导学生通过审美鉴赏达到接受人文思想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使得创新能力的培养日渐成为了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新课改背景下,每位高中语文教师都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怎样开展学生创新思维训练上,应立足于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全面系统地对学生创新思维加强训练,最终使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就如何在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