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莱的诗歌表达了欧洲 19世纪初期最先进的思想。雪莱被誉为“从头到足是个革命者”(马克思 )和“天才的预言家”(恩格斯 )。他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赋予古希腊神话以新的活力。整个诗剧象征着未来的社会变革 ,表达了诗人反对专制统制 ,反对宗教迷信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权。雪莱不愧为是诗坛上的普罗米修斯。  相似文献   
2.
论田汉早期浪漫剧的文化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坚 《浙江学刊》2003,14(4):217-221
田汉早期剧作以主观抒情的审美方式建构创作主体的内在激情和精神世界 ,有着深层文化蕴含。对灵肉一致的理想境界的精神探索 ,以感伤情调为表征的悲剧美感 ,西方话剧与东方诗剧传统的融合 ,这三个层面展示出田汉作为戏剧诗人的理想的文化光辉  相似文献   
3.
诗剧在西方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体形式,但在中国却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境地。学界对左翼诗剧的关注更可谓寂寥至极。左翼诗剧是左翼文学创作的重要实绩之一,其体裁范式更是别具一格。在以往的研究中,既是极易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又是造成左翼诗剧生存窘态的根源所在。左翼诗剧的体裁范式包括"戏剧化的诗"、"纯诗的戏剧化"、"散文诗的戏剧化"三种形式。通过剖析和阐释左翼诗剧的体裁范式,继而提炼、概括左翼诗剧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质,从而一窥左翼文学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4.
论抒情诗戏剧性的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剧同质”的诗学基础在于这两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冲突”。作为模仿的艺术,戏剧依靠人物的行动间的冲突来表现它的戏剧性。作为表现的艺术,抒情诗则利用各成份间相互抵牾而形成的矛盾语景来展示自身戏剧性的特征。“戏剧性冲突”不仅是戏剧结构的原则,同时也是抒情诗结构的原则。依靠这一原则,诗歌营造并且克服了自身结构中形式与内容,形式与形式间的诸多矛盾,最终达到主题的统一,形成完美的戏剧性整体。  相似文献   
5.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11,32(2):97-101
韦庄的《秦妇吟》在唐诗中字数最多,是一首反战诗,也是一曲反战诗剧。《秦妇吟》以说唱的形式表现,以乐府的体裁完成;节构完整,人物出场错落有序;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虚构的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让人揪心;主题集中,场景宏阔,对战争的罪恶给予全方位的展示和立体化的批判;是中国和世界反战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巨作。  相似文献   
6.
诗剧的诗体语言要达到凝练、生动、精确而富有魅力,就必须注重修辞艺术的应用。对于现代诗剧来说,语言的含蓄美即来源于修辞的应用。具有含蓄美功效的修辞手法包括夸张、折绕(婉曲)、象征、复义(含混语)、隐喻等。这些辞格在中国现代诗剧中的运用,使诗剧的语言表现出幽婉、凝重的特质,从而使现代诗剧避免了情绪的直接倾泻。借助语言修辞而达到思想上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彰显中国现代诗剧语言艺术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剧诗归根结蒂属于诗,衡量剧诗的标准只能是诗,不以赋形舞台为直接目的.中国古代最典型的剧诗便是明代文人南杂剧,它们中虽多有被称为不能施之场上的案头剧,一直被戏曲史界所轻视,但视作诗歌却自有创新之处.另一方面,明代开始形成并成熟的单折戏,直到清代都不断有人创作和演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在于选题严肃、线索分明、结构紧凑,自始至终为一个完整行动所贯穿,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长度,自成一个整体.从这个角度来说,单折戏即可以被看作近代意义上的独幕剧.以写意抒情为宗旨的剧体诗及中国式独幕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体裁领域的新突破,明杂剧作家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诗剧的体裁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是"戏剧化的诗"("剧中的诗")和"诗的戏剧化"("诗中的剧")。学界以往的研究多将注意力集中于"戏剧化的诗",而实际上,"诗的戏剧化"形式的诗剧也是现代诗剧的一种重要体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鲁迅是少有的创作过两种诗剧体裁形式的作家。通过研究与论述鲁迅现代诗剧的体裁特质,我们可以发现鲁迅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文本与艺术形式的积极探索与开拓。现代诗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也有鲁迅先生的一份贡献与实绩。  相似文献   
9.
着重讨论了我国著名莎学专家林同济翻译的《哈姆雷特》剧本的几个特色,主要包括格律,形象语言,标点符号三个方面,文章还根据林同济本人的经历,探讨了以上特色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论印度梵剧《沙恭达罗》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恭达罗>昭示的美学意蕴是其各种元素合力之美的综合体现,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古典梵语戏剧的语言之美、独白的艺术手法所展现的净修林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主人公秀丽天成的形象之美和纯洁质朴的心灵之美、作品所歌颂的忠贞不渝爱情自由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