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来论及杜诗法度时,多由"晚节渐于诗律细"衍生、阐发,释"诗律"为"诗法",更视其为杜甫自白诗法渐工的重要依据。然做如此解,该句作为文本有机组成部分却罕有能圆融贯通整个诗篇者。杜甫惯凭赋诗、饮酒以遣兴,《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是诗人凭诗不足遣兴辄取之于酒的产物。"诗律"即"诗格",指诗歌的格调气韵。"晚节渐于诗律细"乃谓晚年自觉诗作格调气韵渐趋衰敝,具体表现为写作频率的密集、诗歌题材的琐细、诗歌意象的衰飒。  相似文献   
2.
论古典诗歌异文校勘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歌的异文广泛存在。应该结合诗歌语言的特点,从四个方面分析古典诗歌异文校勘的方法:依诗律而校;依词义差别而校;依语境而校;依作家用字习惯而校。  相似文献   
3.
研究杜甫到达三峡后的“晚节渐于诗律细”,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到杜甫晚年诗歌创作的态度、方向、要求,而且可以看到“诗律细”的具体内容以及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评介法国M·艾尔费女士(《藏族格萨尔王传·赛马篇)歌曲研究》一书。书分上下两卷,上篇为(赛马篇)的翻译和注释,下卷则为研究部分。我们评介著者研究《格萨尔·赛马篇》的特殊性及其系统性。她是从研究《格萨尔》的诗句双音节词组构成为起点,再谈七音节诗句的构成,然后如何配以“专用曲调”、“套曲”、“通用调”等,引人深入理解(格萨尔)诗辞和曲调内涵,值得我国专家学者们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5.
清代诗律著作和20世纪英美诗律著作在话语对象上,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延伸性,这是二者的一个相似之处。二者的差别在于,清代的诗律著作偏重技巧规则,强调诗律的示范功能,有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相伴随;20世纪英美诗律著作偏重理论探究,强调诗律的认识功能,不但有西方传统思想相伴随,而且与20世纪多种现代学科、思想发生融合。总的来说,从诗律著作的功能上看,清代诗律著作与后者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形象;就理论品质来看,清代的诗律著作与后者相比存在着较大的理论差距。  相似文献   
6.
贾岛诗歌与佛教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贾岛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视角,宇文所安<晚唐诗>从形式上发现贾岛五律的创作与释子持守佛教戒律的联系,无疑为此研究提供了新颖见解.只是将五律诗律与佛教戒律的类比放入同时代诗歌语境和贾岛诗歌实践来考察,存在诸多可疑之处,仍有待更多的证据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苑的奇葩,唐宋以降,中国古典诗词日渐式微,虽有元代散曲的勃兴,然亦难以挽回古典诗歌的总体颓势。究其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笔者以为过分讲究诗词格律和以学问入诗,乃是古典诗词衰落的重要原因。诗词格律是汉语言文学的独有特点,诗律与词律把古典诗词的形式美推向一个无可逾越的高峰。然而,唐宋以后,文人墨客过分讲究诗词格律,反为形式美所累,致使诗词格律成了束缚思想表达的桎梏,最终导致古典诗词的整体性衰落,乃至一蹶不振。另外,中国数千年诗歌的积淀给后来者以充足的文化养料,但唐宋之后,以学问入诗入词、用典过多以…  相似文献   
8.
蔡丹君 《云梦学刊》2011,32(5):83-88
新体诗自诞生起就广受争议,在龙朔前后更是达到高潮。但上官仪、"四杰"或者陈子昂等人,在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时,常陷入新的困境。最终带领新体诗走出发展之障碍重围的,却是景龙之际理论呼声并不高的宫廷诗人。他们的现存作品体现了积极的复古实践和具体、细致的诗体革新,包括:真正挥别新体诗律的"嬖积细微",完成了诗律的定型和普及;廓清了上官体过大的语量,利用从生活、文本习语中获取双音节词、双音复合词入诗,去除辞藻的壅塞;而最为重要的是在诗歌主题与审美趣味上作了有益探索,发展出盛唐"雅体"的雏形。  相似文献   
9.
黄维樑 《云梦学刊》2008,29(6):79-81
读杨孟芳的作品.深喜其诗律、诗艺、诗教俱备,精朗丰富而新意充盈,他无愧于月桂的芬芳美名.  相似文献   
10.
产生于魏晋南北朝的《西洲曲》一向以其纯关的意境和绵婉的情韵受到历代论诗者的高度赞扬。但关于此诗的时代、作者及对诗中内容的理解,都存在诸多歧叉和疑点。本文拟从诗体流变的角度对此诗产生的时代和作者身份予以探讨。并对此诗的音韵之美,提一点前人较少论及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