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谭显宗 《学术月刊》2012,(6):104-111
唐诗发展经过盛唐高峰期后,承接的是中唐诗人,他们自觉地意识到需要求"新"、求"变"。所谓"中唐新变",是指从贞元、元和年间开始,诗人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学说出现崭新面貌,如韩孟奇险,元白平易,形成一股创新潮流。这些诗人,既是诗论家,亦大多是有功名官职的政治家;其诗论有承接杜甫现实主义带有儒家诗教色彩的"风雅"论,也有继承王昌龄饶富创作艺术的"诗境"说。在承先启后之余,更有一些思想上的突破。例如,中唐诗人宗儒尚"风雅",然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突破性地选取女性诗及僧人诗;韩愈"以文为诗"的创作手法下开辟"雄肆险怪"诗风;白居易主张较为"意激"的"讽谕美刺"说;还有别具一格,由诗僧皎然、权德舆等倡导诗心禅趣之"意境"说,都是唐人新创。其贡献价值不仅在于古典诗歌,也在于现代诗歌之尚意韵味流。如此,中唐诗论确有它的底蕴内涵,在乎挖掘者深度。  相似文献   
2.
刘占召 《唐都学刊》2008,24(3):19-23
律诗定型后,基于对律诗弊病及古、律诗区别的清醒认识,盛、中唐有些诗人在重古轻律思想的驱使下,借鉴古诗的创作精神改造律诗,出现了"以古为律"的创作倾向.独孤及、元稹、白居易和<文镜秘府论>对此都有理论表述;杜甫天宝后期的律诗继承了汉魏古诗的传统,是唐人所说的"以古之比兴就今之声律";宋以后诗论家多从创作技法探讨"以古为律",这与唐人多从创作精神来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电子网络传播是人类诗歌由口头声音传播转变为纸质书面传播后的一大飞跃.过去十多年网络诗的传播阵地经历了从新诗论坛到新诗网站,再到新诗博客三个阶段.新诗博客渐渐成为传播新诗作品和新诗理论的主要力量,吸引了大量受众.海内外约有一千多位诗人和一百多位新诗研究者在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建立了新诗博客.博客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通过博客研究新诗已经成为新诗研究者的常用方法.博客一般采用实名或比较固定的博客名,迫使作者重视博文及诗作的质量,极大地提高了网络诗的质量.由于发表的自由远远大于纸质媒体,也会出现一些低劣之作.过分炒作影响了新诗博客的质量,危害了一些诗人的诗歌前途.  相似文献   
4.
玄学思想方法对魏晋诗歌的艺术风貌有较大影响.委运自然的思想形成了诗境的平和淡远;言意之辨尤其是得意忘象的思想方法使诗歌意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冥观静照的思想方法又与诗歌的静态清趣之美有直接关联.此外,有关南朝诗论家对于玄言诗"淡乎寡味"的评价,应该从玄言诗人的创作追求与评论家的诗学观念两方面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有关19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研究中,以及新诗与"传统"关系的问题上,卞之琳晚年提出的"化古"之说具有较大影响.这一观念得自于艾略特,但在民族危亡的历史语境下,他对"传统"的认知与艾略特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而在1980年代,作为一个诗论家和特殊的新诗史家,他关于"化古"的论述实际所要达成的目标,则是将欧美现代主义美学话语重新接引到中国文学中来.  相似文献   
6.
现在我们所说唐诗学的蔚为奇观,乃唐以后历代诗论家阐发理论之累积结果,在唐时较多的是零散诗论,较为有系统的多由宋人启导。较早前陈伯海主编的《历代唐诗论评选》堪称代表,然而有感唐代唐诗论这部分不足之处。毕竟唐人诗论家的理论学说,有开启、孕育发展之功,不得不深究详论。因此,本文以唐人论唐诗为研究对象,从中寻究唐人诗论家日积月累所阐发的理论学说,并梳理其脉络源流,传承演变──风文声,此乃唐代唐诗学核心思想的构成部分,正是本文唐人论唐诗论述的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7.
明清诗论家对诗歌法度论予以了有力的消解,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从“活法”角度对诗歌法度论的消解;二是从“至法无法”角度对诗歌法度论的消解。明清诗论家对诗歌法度论的消解,将“有法”与“无法”两个命题在深层次上融通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著名诗人、诗论家吴奔星先生孕育了五十多年的著名论文《诗学是情学》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二期(1989年4月)从此“诗学是情学论”可说呱呱坠地了。吴奔星先生早在1988年12月于《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的序言《中国新诗的流派与流向》(江苏文艺出版社)中就提出了这一命题。吴老对此坚守不移,一再申论。1989年12月1日为他故乡湖南安化梅山诗社题词:“文学是人学,诗学是情学。无人不成文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诗史的研究,据我看,相对于其他中国现代分体文学史的研究而言,成果不算丰厚,相对比较薄弱.我们当然不是没有优秀的或是不错的诗论家、诗评家和诗歌史家,也不乏感觉敏锐、见解独到、学养醇厚、论说得体的具体成果.但是,恐怕应当承认,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新诗史方面的有份量的专著,至少可以说非常稀少.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的诗趣范畴研究,在对诗趣的理论性探讨,对不同历史期诗论家论趣的考察及对诗人诗作之趣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其它诗歌审美范畴,诗趣范畴研究仍显得相对薄弱,甚至留下了一些空白点.新世纪的诗趣范畴研究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