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51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7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11篇
理论方法论   95篇
综合类   1322篇
社会学   8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
3.
民间信仰的复兴是宗教在社会和心理上的再起源问题,它往往表现为人们动用象征隐喻重新塑造传统。甘肃盐神信仰的复兴表明,这种再起源与过去传统所浓缩而成的隐喻及具有多义性的象征化仪式展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伙计》的现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是马拉默德惯用的手法之一 ,也是构成其代表作《伙计》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部作品中 ,马拉默德将象征应用于结构、情节、背景三个方面 ,使其在人物塑造、气氛营造、主题揭示及作品意义的深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结构象征、情节象征、背景象征三个方面探讨了《伙计》高超的象征艺术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的创作中曾出现过许多孤儿的形象,这些形象在王安忆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他们是王安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隐喻.王安忆笔下的孤儿形象还带有鲜明的现代特征,这主要表现为她用一系列孤儿的形象反映了现代人的孤独和迷惘的情绪,反映了现代人在多重价值观选择面前困惑和无所适从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意象"这一古老的美学范畴,在当今的文学批评领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对意象概念进行理论辨析的基础上,从魔幻小说中意象的审美创造和美学特征两个视角,探讨了魔幻意象的象征性和诗性特点,并尝试从视觉、想象、赋情、传达四个方面,描述魔幻意象的"美学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文信息》2007,(12):102-107
薄荷片推荐:云南各少数民族节日约400多个,然而在这些众多的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当数傣族泼水节。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人手里明亮品亮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相似文献   
8.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名地名的象征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妮·莫里森是世界文学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宠儿》作为莫里森荣获诺贝尔儿文学奖的基石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极具争议和赞誉,地位特殊而影响巨大。作品中的人名、地名包含独特的象征意义,传达着多种背景文化信息,不仅深化和充实了作品的主题,也丰富和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在揭示托妮·莫里森集非洲黑人文化、西方基督教文化、女性主义等为一身的复杂的思想文化背蒂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多种作品解读的可能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解读组诗文本,抓住家园情结这一内核,较为翔实地剖析了诗人对农耕民族的精神历程与诗意关怀,并归纳了三个艺术特点即忧患精神的张扬、时空转换的把握和整体象征的艺术自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的象征功能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美形成的深层原因并非学界历来认为的汉语的单音节结构和四声特点 ,而是由汉语的生成机制———象声表意所预设铸就了的 ,即汉语的词音特征与词语所指称的对象的自然音韵之间具有一种象拟的关系。这不仅使中国古典诗歌具有了一种“天籁”般音韵美的特征 ,而且使人们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 ,即使脱离诗歌语词概念意义的导引 ,也可以获得对全诗情景韵味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