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清代甘肃列女群的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宋以降,理学贞节观便被当权者奉为规范妇女行为的伦理准则。明清时期贞节观对于广大妇女的束缚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由于甘肃政府对理学贞节观的极力提倡和家庭的传统教育,深受影响的广大妇女有的对已死去的丈夫忠贞不贰、不愿改嫁,有的为保贞节而不得不选择死亡,有的未婚守贞,逐渐形成了节妇、烈妇和贞女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天主教传入中国,在一些地区出现因奉教而守贞不嫁的女子,她们被称为"贞女".这些贞女多出自数代信奉天主教的老教友家庭中,彼此间互为亲属关系.因女性在家清修守贞不嫁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相悖,当时贞女受到了教外人士的指责.中国百年禁教时期,一些贞女逐渐走出家门,开始从事教会工作.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入中国.因中国传统礼俗的约束,妇女领洗入教时遇到的困难较多,但是一些妇女仍然大胆信教,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立誓守贞、终身侍奉天主的童修贞女.中国妇女信教,多是出于情感与安全的需要,并达到某种精神、心灵上的安慰.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代文献中,贞女是一个重要类别。明清时期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下,政府的旌表、文人的宣扬等,诸种因素推动贞女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士人出于学术态度、政治立场和个人情感等各种复杂原因,参与关于贞女现象的争论。这场争论也体现了宋明理学与清代礼学之间的冲突与传承,对于人们理性审视贞女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两性五题     
一、女人和自然一个男人真正需要的只是自然和女人。其余的一切,诸如功名之类,都是奢侈品。当我独自面对自然或面对女人时,世界隐去了。当我和女人一起面对自然时,有时女人隐去,有时自然隐去,有时两者都似隐非隐,朦胧一片。女人也是自然。文明已经把我们同自然隔离开来,幸亏我们还有女人,女人是我们与自然之间的最后纽带。男人抽象而明晰,女人具体而混沌。所谓形而上的冲动总是骚扰男人,他苦苦寻求着生命的家园。女人并不寻求,因为她从不离开家园,她就是生命、土地、花、草、河流、炊烟。男人是被逻辑的引线放逐的风筝,他在风中飘摇,向天空奋飞,直到精疲力竭,逻辑的引线断了,终于坠落在地面,回到女人的怀抱。  相似文献   
6.
李沈阳 《兰州学刊》2009,(9):203-205
节妇、烈妇与贞女是清代黄河三角洲地方志中列女群的主要类型;在列女的简短生平记载中包含后人难以想象的生命历程;列女群不同类型的数量对比不仅透露出清代节妇增多和烈妇减少的趋势,更反映出中国传统对女性价值的定位:女性并非因其才华、容貌而留名青史,她们的真正伟大之处在于泯灭自我,保持节操。  相似文献   
7.
8.
在明清拟话本小说中,集中而大量地出现了"贞女"这一女性形象类型。根据守贞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传统贞节观下的贞女形象和变通贞节观下的贞女形象两种。传统贞节观下的贞女形象按照不同的守贞方式,又可分为女扮男装型、生死相随型和拼死抗暴型。  相似文献   
9.
10.
客家妇女的守志与再嫁——以族谱记载为中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族谱对传统社会客家妇女守志与再嫁的记载,可以发现两种互相矛盾的记载:一种记载客家地区贞节观念浓厚,鲜见改嫁者,因此记载贞女节妇的传记在族谱中频频出现;另一种则记录了大量夫死改嫁者,与此同时,守志者却寥若晨星.这两种现象反映了修谱者的立场与观点,前者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深厚,用官方话语书写,以寡妇再嫁为耻;后者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较小,比较真实地记下了民间社会寡妇的再嫁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