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修继承了先秦“情”的实意内涵,以“人情”指代人们能普遍经验和接受的基础常识。在他看来,这种常识具有质实性意义,是人之为人均应具有的属性特征,从而使“人情”被抽象为具有规范意义的普适理则,成为阐释经典和审视制度的观念基础。欧阳修对“人情”的看重与其对儒家传统“性”论的批评密切相关。将“性”进行分类和价值判定的同时直接诉诸现实经验支撑的传统论述模式存在内在矛盾,并减损了“人生而静”之“性”的本体意义,流于玄远空洞。因此,欧阳修试图以“人情”代替“性”论,以恢复先秦儒家“易明可行”的学说特征,增强儒家思想的现实感和说服力。欧阳修“以情代性”的观念尽管不够完善,但对宋代“性”论的发展仍有诸多裨益。  相似文献   
2.
海外学者方秀洁的《吴文英与南宋词艺术》一书是吴文英词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也是一部充分显示作者词学研究水平的力作。在此研究中方秀洁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其在对吴文英词"质实"特征的研讨中,作者运用西方语言风格学的理论,从语汇、语法、修辞、用典、结构等方面加以深细的剖析,不但对吴词"质实"风格之体认从含糊不清的感悟落到了具体而微的实处,从而极大地推进了整个吴文英词的研究,同时也对大陆学者的词学研究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言笔考辨     
六朝时文体划分趋于精细,提出文笔概念,现代学者已经辨明.同时又提出笔言概念.我们认为言是口语,是与笔相对的表达方式,在特定条件下,言通过文饰可以转变成为笔.六朝时笔作为一种文体存在,而言作为一种文体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4.
宋初的政治形势迫使朝廷急需重厚质实之士主谋大事,以安定社会秩序,维护君主权威.宋初君臣对自身及中央各机构职能的理性思考,也使重厚质实之风得以形成并流行.李沆恰于此时进士及第,其廉洁自律、纯厚坦诚的个人品德,慎名器、尊君主的为臣之道,稳重踏实、崇尚质朴的为政之风,实为重厚质实之杰出代表.在李沆影响下所形成的政治理念,对于宋代中央各部门之间均衡、稳定态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张炎在《词源》中提出“清空”与“质实”之说,“清空”与“质实”分别被看成是姜夔与吴文英词的主导风格。从意象、结构方式和炼字造句的不同等方面,可以发现“清空”与“质实”风格有不同的表现,而人品与个性、创作主张、师法渊源等方面的不同,是这两种不同词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郭卫华 《学术论坛》2007,30(12):29-32
"情"本字是"青"字,而"青"的显现含义奠定了"情"成为人性之真实表现的基调.先秦时期的"情"共有四种基本含义其初始义是"质实"义,后发展为"情实"义.随着人类自觉意识的觉醒,"情"的内涵扩展为"情欲"义和"情感"义.而且,"情"的"情实""情欲""情感"等含义皆根源于"质实"之"真".而且"情欲""情感"在继承"质实"之"真"的基础上,又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构建"意义世界"的根源动力.  相似文献   
7.
“风骚”并称萌芽于西汉,定型于南朝。“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屈原的《离骚》,代表《楚辞》。“风骚”并称,代表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特征的两个最早源头,影响后世深且远矣。在“风骚”精神的沾溉下,在地理环境的孕育下,南北文化中的文学、绘画、书法、舞蹈等文艺形式之风貌迥异;北方文化粗犷刚健、率真务实,呈质实之美;南方文化细腻柔婉、含蕴尚虚,显空灵之丽。南北文化之交融,自然产生新活力、新气象,从而推动文学之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姜夔词的"清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夔和苏轼同属"清空"的创作风格,但是他们名同而实异,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创作途径.苏轼无意为词、蔑视词体的法度,他的"清空"是一种得之于天,极具个性的风格.姜夔则是有意为词,出入于法度之间,他的"清空"蕴含着一系列的法度,是一种可以普及开来创作风格.正因为姜夔的"清空"讲究法度,所以与吴文英、沈义父的"质实"词法及辛弃疾词的"骚雅"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寿生是 2 0世纪 30年代受到胡适赏识的有才华的贵州籍青年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关注现实生存状态 ,切合“诗史”传统 ,具有鲜明的“征实”、“纪实”、“质实”的风格特征。他虽然没有把脚下的路走得更远 ,但单凭那发表在《独立评论》上的多篇小说 ,他也应当无愧地进入现代文学的研究对象行列。  相似文献   
10.
崇尚"质实"是归有光文学思想之根基,"以质为文"是理解归有光文学思想"两面性"特征之关键。"实"的多重内涵生发出归有光文学思想的不同侧面。为学强调"真知力行",为文主张"文以明道",两者共同影响了归有光"经世致用"的文学观;"道事实"的创作原则,真情实感的抒发,以及"以质为文"的艺术追求,则构成了归有光文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