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但是我国物权法却没有规定赃物能否构成善意取得。赃物有限制地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是世界多数国家的做法,能实现较好的社会效果和交易成本的可控与节约。  相似文献   
2.
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刑法理论对"明知"的范围和程度有不同理解,但都认为既包括事实明知又包括推定明知.我国刑法中赃物犯罪主观方面的"明知"应界定为"知道"行为对象的赃物性和"虽然不知,但有充足的理由和根据应当知道"两种情况,以包含明知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来体现明知内容和程度的要求.而对赃物明知的时间,应针对不同的行为区别对待,不能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被追诉人因外逃等原因而不能归案或死亡时,将导致刑事诉讼程序中止或终止.此时,侦查、起诉、审判各部门对扣押或冻结的疑似赃物如何处理,我国无统一规定.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是因为我国没有确立占有推定制度.无论是从物权法的理论体系还是占有推定制度的功能等来看,占有推定制度理应是物权法当然、应有之义.所以,建议我国应确立该制度.占有推定制度确立后,在处理疑似赃物时基于被追诉人不能归案或死亡之情况,对"人"的诉讼与对"物"的诉讼进行相分离,并建立以开庭审判为要旨的疑似赃物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物权法未明确规定赃物的善意取得制度,虽然学界对赃物应否适用善意取得已经论述较多,但是多学科、多维度的深层次论述仍不多见。有限制的赃物善意取得制度建立在比较法学、法理学、民法学、法社会学、法经济学等多学科、多维度的分析与充分的利益考量基础之上,以便真正达到衡平原所有权人与善意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5.
对于盗赃物是否能够善意取得,我国在立法态度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观点。仅从动态交易与静态物权之间的平衡机制维持来看,盗赃物善意取得制度应该得到发展。但从原所有权人与第三人之间的风险分配来看,盗赃物善意取得制度却存在很大问题。法经济学分析克服传统法学分析的不足,运用经济分析中的博弈模型对盗赃物善意取得制度进行讨论,并从帕累托最优和波斯纳定理两方面深化论证,得出盗赃物在理论上并不适用善意取得的结论,并给出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转化抢劫罪是抢劫罪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立法技术方面,转化抢劫罪属于法律拟制,二者在罪质方面具有同一性。因此,成立转化抢劫罪必须具备:一是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二是当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三是主观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是指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现场以及其行为"延长线"所涵盖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邹立言 《理论界》2005,(4):98-98
善意取得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是交易安全价值观在民事立法上的反映。关于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我国民法学界存在不同认识。本文认为我国未来物权法在建立善意取得制度时,应合理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立足我国实际,明确规定赃物也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8.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行为对象是"犯罪所得"与"犯罪所得收益"。"犯罪所得"与"犯罪所得收益"中的"犯罪"是刑事实体法意义上的犯罪,不限于财产犯罪。"犯罪所得"是他人既遂犯罪行为之所得,是犯罪行为直接之所得,转化物、交易物、具有有形载体的财产性利益以及部分违禁品都可以成为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是犯罪所得所产生的孳息,包括犯罪所得产生的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两类。  相似文献   
9.
10.
赃物有无善意取得之适用,理论界一直存有分歧,加之相关立法零散且态度反复,导致司法实践中裁决各异,亟待统一。结合"刑民分层"的简约化思想,应认为刑事追缴规则的适用仅限于刑事领域,不能作为盗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的依据;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已事实承认了盗赃物可适用善意取得。而新出台的《民法典》对这一问题未予明确。于解释论,相关法律适用可参照《民法典》第312条之规定;为减少分歧,当进一步在司法解释中明确盗赃物善意取得的适用规则,同时设置法律适用的例外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