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赛博空间中的学习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和网络迅速普及为人类创造出一个新型的虚拟生存空间——赛博空间。其独特性质和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学习革命 ,导致了学习时空、学习基石、学习形态的重大变革。这必将产生新的学习理念 :开放学习 ,个性化学习 ,终身学习 ,虚拟学习 ,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新世纪的学习者应积极迎接这场新的学习革命 ,努力培养自己的“电子学习”的能力 :学好计算机和网络的有关知识 ,提高信息实践能力 ,重视英语学习 ,提高信息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交往心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交往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时尚。大学生网络交往始于求知与时尚的心理需要 ,持续于逃避现实压力的需求 ,其最终目标是寻找情感寄托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49-52
赛博空间是人、符号、数字和信息相互链接形成的数字化虚拟实践空间。虚与实、真与假、多源性与多向性、主体自由素养既提高又减弱、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性,使赛博自由的生态环境呈现出既分裂又整合的二向性特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赛博伦理,完善赛博法规,强化赛博技术,为人的自由实践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和谐有序的赛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互联网上的生活,互联网已经构建了一个新型人类生活空间。人们用许多名词来描述这个空间,如赛博空间、网络空间、网络社会、虚拟世界、虚拟实在等等。然而,大量词汇的出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许多不便,不利于对这个空间的研究、认识和应用等。从中文翻译的习惯以及人类活动空间的本质来看,用赛博空间来命名是恰当的。其他几个词偏重于虚拟化或网络化特征,用来命名这一空间略显不足。因此,在界定赛博空间概念的时候,必须对赛博空间与网络空间、虚拟世界、虚拟实在、网络社会进行比较和区别。  相似文献   
5.
赛博空间作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互联网在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道德问题。赛博空间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最深层的原因还是和人类道德自律的缺失有关。对经济利益的追逐、社会道德滑坡、法律法规的滞后以及网络技术的不完善,成为赛博空间道德主体自律缺失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从内、外两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水平,提升网络从业者的工作素养,充分利用网络安全技术的支撑、网络法律法规的威慑、网络道德规范的约束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等手段促使网络主体高度自律。  相似文献   
6.
"赛博空间"是目前广泛运用于各种新媒介研究中的概念,但其含义一直较为模糊。根据信息传播的三个特点——实时互动性、全息性、超时空性,并从一种"软件"的角度来定义赛博空间,赛博空间的本质在于这三种信息传播要素前所未有的结合,这种结合使得赛博空间成为第一种拥有构建另一种"现实"能力的人造媒介。虽然目前依然需要借模仿现实来进行自我内容构建,因此时常被等同于"虚拟现实",但赛博空间无疑具有更多的自身特质和独立性。作为一种"自然媒介"的现实本身,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赛博空间的影响。两者之间不断增强的双向渗透,将导致彼此之间的区别和界线逐渐模糊,对何为"现实"的认识也将逐渐发生革命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第四世界”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第四世界”,是指20世纪70年代后,人类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信、虚拟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的政治经济、日常生活模拟缩合,构建起的一个新天地。它是对赛博空间、虚拟现实、网络世界和信息社会等新实体的综合。它有构成的物质基础信息和网络,有其存在的形式赛博空间和赛博时间,有存在的认识论和本体论根据;它具有鲜明的文化性质和重要的社会价值。它与波普尔的“世界3”有质的区别,突出展示了其主体性、超现实性、虚拟性和想象性。  相似文献   
8.
超人类主义者预言的赛博人、电子人正成为现实,基于深度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实现,越来越智能的技术正在挑战人类中心主义的知识和价值体系,智能时代人类的主体性也亟需重新审视与重构。在弱人工智能时代,作为中介或客体的弱人工智能主体性表现为被奴役的“他者”,本质上是依附于人类意识的“奴隶”。在强人工智能时代,具有自主意识的强人工智能则具有主体地位的可能性,人类与强人工智能在“主体—主体”的关系模式中将会走向共存于世界之中的超主体性。由强人工智能和人类分别演化的虚拟人和虚拟智人,其主体关系的特点表现为在场交流,虚实空间延伸,以及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外学术界关于赛博空间体现与非体现的争论.探究了赛博空间体现现象学的哲学基础,认为现象学特别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为赛博空间的体现理论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平台.揭示了技术与体现的关系,提出了技术与体现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体现是技术产生与发展的本质条件,另一方面,技术也纠正或增强了身体的知觉能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聊天已经逐渐成为现代都市人时髦的交流方式,这是一种依赖文字和现代技术的赛博空间叙事.这种叙事,既是对传统聊天的重建,也是对现实生活以及公共话题的双重逃逸,其结果,一是人的感性身体经验的缺失,二是人类内在自我中的非理性成分极度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