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赵秉文的七言古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秉文是金代中叶著名的诗论家和诗人。他主张作诗要师法古人,通过“不执一体”的模仿途径,最终达到“自成一家”。其七言古诗成就较高,多登临览胜之作,亦多国势衰微的感慨,诗风雄放杰出,豪迈刚劲,在学习李白、杜甫、苏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身特色。他的理论和实践,开启了金代诗坛学习唐人的先声  相似文献   
2.
赵秉文主张存理去欲,舍身取义,以实现自己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同时受佛老思想影响,不恋生,不畏死,用佛老的出世思想来排遣忧愁,这种复杂的修身思想是符合金朝时代趋势的。  相似文献   
3.
法古与师心:金末文坛的赵、李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金中后期文坛的尖新浮靡风气,赵秉文、李纯甫等起而救之,但途径不同.赵重师法古人,李重师心自用,进而引起风格之争,李纯甫推崇的奇崛险怪一路在金末得到相对凸显.彼此的论争,客观上促进了金末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也为元好问总结金源文学得失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魏崇武 《晋阳学刊》2014,(3):142-145
自清代以来,赵秉文作品的辑佚工作陆续取得进展,其中有得有失。笔者在为《儒藏》工程整理《闲闲老人滏水文集》时,新辑得集外诗1首、词2首、文6篇,现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5.
赵秉文是金代著名的作家,有文坛盟主之称。本文选取了赵秉文的几首诗歌,分析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以儒为主,佛道兼备的思想,并揭示其儒佛道思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庭筠一生交游广泛,名重当时,金章宗赞其“文艺佳”,“萧国公”完颜守贞称其“甚有时誉”。此外,他与任询、张汝方、党怀英等前辈名流颇有交往,与周昂、路铎、李弼等时贤名家建立了良好融洽的关系,对赵秉文、李纯甫、张天锡、李澥等人也有不同程度的提携接引,令人感佩。同时,他与佛老人物益公和尚保持着良好的互动。从王庭筠交游活动可以看出,他对明昌承安年间的金朝文坛具有突出贡献,其影响更是延及后代。  相似文献   
7.
金代中后期四家的唐诗之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代中后期,赵秉文较早主张将唐人诗歌当作典范加以师法;稍后的李纯甫和王若虚分别从师心自用和情真、"自得"的角度出发,对中唐韩、盂、李贺、卢仝及杜甫、自居易等人各加标树;发展到元好问,则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肯定唐诗的典范作用及多方面价值,并提出了"以唐人为指归"之论,他将金人对唐诗的论评最终推上了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8.
金代名儒赵秉文的史论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凤霞 《中州学刊》2007,(3):202-204
金代名儒赵秉文的《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十四有史论十篇,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历史思想。他强调风俗、人才和兵食的重要,并就封建制与郡县制、魏晋和蜀汉的正名、汉唐的历史经验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宗旨在于揭示朝代治乱兴衰的原因,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赵秉文的历史思想代表了十二至十三世纪北方士人的历史认识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明昌辞人雅制》与赵秉文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达科 《学术交流》2006,(5):144-151
《明昌辞人雅制》是金代重要作家、文学批评家赵秉文编辑的一部大定末和章宗时期的诗作总集,已亡佚。以是其诗学史意义和价值历来为人们所忽略。明昌诗坛流行的清脱、风雅、尖新、浮艳、圆成诸诗体,前两者均为“明昌辞人”所创。他们的创作代表当时诗坛的主流和健康方向,为金诗中后期反思宋诗流弊、倡扬宗唐复古的思潮和南渡后诗风全面转变的先导。《明昌辞人雅制》是赵秉文诗学思想转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赵氏力图反拨当时尖新浮艳诗风的结晶和总结金代前、中期诗师法苏、黄的利弊之产物,标志着赵秉文诗学思想走向成熟和趋于定型。  相似文献   
10.
"孔门禅"是唐宋以来三教融通历史潮流的结晶,是金明昌时期至蒙古统一中国北方后的数十年间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儒、佛二家的互相渗透、融契。金朝中后期是孔门禅的发轫、深化阶段。赵秉文和李纯甫是金朝"孔门禅"的中坚人物。孔门禅与文学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互动、互融在金朝主要通过赵秉文、李纯甫的诗文创作和理论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