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爱军 《西藏研究》2008,108(2):65-71
文章从一则关于朗达玛的西藏民间故事出发,结合世界范围内其同源传说的传播与流变过程,对它的起源及其与古希腊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考证,指出古典文化中的智慧往往具有超时空、超民族的特性,在弘扬民族文化时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赛博空间"是目前广泛运用于各种新媒介研究中的概念,但其含义一直较为模糊。根据信息传播的三个特点——实时互动性、全息性、超时空性,并从一种"软件"的角度来定义赛博空间,赛博空间的本质在于这三种信息传播要素前所未有的结合,这种结合使得赛博空间成为第一种拥有构建另一种"现实"能力的人造媒介。虽然目前依然需要借模仿现实来进行自我内容构建,因此时常被等同于"虚拟现实",但赛博空间无疑具有更多的自身特质和独立性。作为一种"自然媒介"的现实本身,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赛博空间的影响。两者之间不断增强的双向渗透,将导致彼此之间的区别和界线逐渐模糊,对何为"现实"的认识也将逐渐发生革命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比较兴盛,新人层出,成果丰硕,当然也存在某些偏向.古代小说文本研究领域成就固然可观,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诸如:论文数量所占比例较少;论文缺乏新意,老生常谈;畏惧经典,有意回避.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古代小说的文本研究仍然是重中之重,今后应注重文本中超时空价值的挖掘,包括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等层面,以此加强文本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以为当代文学创作与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无处不在的电子监控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但是人们对它的反思基本上都停留在社会性层面,即电子监控技术可能对个人隐私、公民自由乃至社会公平造成很大威胁。但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既无法完整地揭示电子监控技术的本质:对时空的超时空操纵,更无法清楚地指明电子监控技术所带来的更为根本的负面效应:它将我们的日常生活彻底地非自然化了,以致于整全被从我们的生活中抽离,从而彻底削弱了人性向上超越成长的可能性。只有充分体认到这一人性的代价,并坚守住人性的最终立场,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规范和引导(电子监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要描述超微观物质世界的物理学公式大致具有的变量和约束条件 ,最主要的是要完成由洛伦兹变换到新的超时空的某种变换 ,它的实质是要用方程式表示出由四维时空到四维以上的多维时空的变换。目前出现的类似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和热辐射实验一样难于解释的实验及超自我现象 ,开启了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思路 ,也加深了对于未来描述的超微观物质世界的物理学公式普遍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资源有物质和非物质之分,同时具有精神和物质双重属性,文化资源保护的现状可分为国家维度、学界维度和社会维度三方面.文化资源传承的局限性表现在部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处于濒危状态、整体保护缺乏统筹规划、文化资源保护形式单一等方面.民族文化资源移动码书建构设计理念应该以保护和传承为目标原则,根据民族文化资源的特定属性而设...  相似文献   
7.
吕新梅 《职业时空》2008,4(4):67-68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汉字则是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深广的一种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和汉语不发生直接联系,语音改变不会使汉字改变,从而使汉字具有一定程度的超时空性,基本做到通古今,通四方,对确保汉语的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与中国汉字的长生不老、青春永驻相比,其他文明发源地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钉头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的圣书字、美洲的玛雅文字,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相似文献   
8.
谭小辉 《经营管理者》2009,(15):262-262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汉字的由来及它的特点、特性,还有汉字与汉语语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红高梁》是莫言认真学习、大胆运用西方意识流和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深入剖析中华民族的生命意识和文化心理的结晶。《红高梁》一方面在深层面地剖析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理文化,一方面在反叛中国人的传统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江宣 《金陵瞭望》2010,(28):54-55
“网络党建”是指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通过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结合,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互交性、超时空性和立体交叉性等特征的党建工作新机制。随着“网络党建”建设的日趋完善.网络党建已经融进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