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38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庚白是南社的重要作家之一,研究近代文学的学人往往简单地视林庚白为宋诗派成员,但事实上宋诗不能涵盖林氏一生诗歌的情感内容和艺术风貌。从早年对同光体的追慕到后来对宋诗派的反叛和超越,林庚白对同光体宋诗派理论的内省与改造体现在藉诗写史的自觉性,情绪与情感的现代性以及以社会主义者之身世与怀抱而为诗三个方面,为传统诗词创作注入了新的精神  气质和思想内涵。其五四以后的诗作也显示了旧体形式的诗歌在主动顺应历史潮流,渗入时代精神的条件下的内在生命力和创作实绩,不应为近现代文学研究所忽视。  相似文献   
2.
藿园先生葬其配欧阳孺人于蒸水之源,命子邠重趼垂涕,抱孺人子陈汝方之状授余而属之铭,以孺人与余为中表兄妹,习其家世与行谊为悉,宁不文也,凡无不实也。谨按欧阳氏自唐安福令讳万者,从渤海南迁,十六世至宋奉议大夫伋之子礼庭,迁于楚。其在衡者,为建乡之甲族。孺人曾祖考讳和,赠奉直大夫,妣杨太宜人:祖讳炳,万历丙子乡举,官思恩府同知,妣聂孺人;考讳瑾,崇祯癸酉乡举第一人,母陈氏,孝廉嘉策嫡长女。孺人年十四,归于文学陈君讳某,太常正卿前督学御史翰林庶吉士宗契之冢嗣也。太常公得文学君于暮年,未几薨。文学君又弱,家益落。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古文字诂林》中有关古文字形体以及校对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victoria 《北京纪事》2014,(4):105-106
正"情融山河,意溢草木",这是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先生评价郭钟永作品时说的。郭钟永教授,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著名画家,学者,美术教育家,号风流墨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领军艺术家。韩国现代美术人协会招待作家,北京联合大学艺术教育学科负责人。海南同和  相似文献   
5.
在汉武帝时期以前的西汉历史,政府官员的选拔一直没有一套固定可行的选用制度.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武帝对政府官员的选用进行大胆革新,包括:设立《五经》博士、令郡国举孝廉、设立太学等.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非功臣,非外戚的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并为这个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监察制度.这一整套制度在当时适应了适应了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加强皇权,对全国资源的有效调配的需要,也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传播 《中国藏学》2022,(6):23-34+213
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的拉达克,是亚洲多文明交汇的重要路口,自吐蕃时期即与藏族社会形成紧密联系,并逐步成为西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世纪末,西方学者便开始全面调研拉达克的人文历史及物质遗存,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外学人对此地文物艺术的研究,倾向于构建其与印度、中亚的文化联系,却对于历史上拉达克与卫藏、康区及汉地中原密切关联的大量艺术遗存,颇为忽视。中国学者因受制于地缘及政治因素,并未对拉达克的物质遗存展开过实质性的调查与研究。作者基于对拉达克的实地调查所得,聚焦尚未刊布研究的拉达克协(?)王宫之竹巴噶举寺院内的17世纪壁画遗珍,以相关文献史料为基础,通过与同期卫藏相关佛寺壁画的比对,试图探索汉藏艺术在喜马拉雅山西部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道教对于梦的研究由来已久,它既有关于梦的形成机制的理论,又有以“占梦”“禳梦”等为目的的操作系统,其中以“辟恶梦”之法最为重要。在“辟恶梦”方面,道教既通过默念咒语以祈求于神灵,又采取“叩齿”“咽液”和按摩有关穴位或身体特定部位的方法,并且还运用某类药物,要求“慎无语人”。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对于古代中医学的发展,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临床实践方面。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衍义补》对中国的正统法律思想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带有启蒙主义因素的法律主张,论述了法律的起源发展过程、惩戒目的及教育目的与预防作用,主张崇礼重法,明刑弼教,提出了“为民之利,因事立法、宜时处中”,主张慎刑恤狱、原情定罪等。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图书馆收藏的一通彭玉辟信札,系未曾刊布之作。笔者对这通信札的写作时间和收信人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创作对象、创作原则及创作主体必备条件三个方面,对汉族诗学家刘熙载与彝族诗学家举奢哲、阿买妮的诗歌创作观进行比较.刘熙载认为"无一意一事不可入诗";诗"不可一作不真"、"往活处炼";"诗品出于人品".举奢哲、阿买妮则提出诗要"浓墨描事象,重彩绘心谱";"要把人写活"、"主脑要抓准";"学识是主骨".双方的诗学观点既有相同又有相异之处,而不同之处恰是汉族抒情诗学繁盛,彝族叙事诗学发达的客观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