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6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331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贵族妇女社会作用巨大。在社会政治生活、军事生活 ,家庭的生产管理 ,子女教育 ,精神生活中的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 ,都显示了她们的卓越才能 ,为代社会的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以及文明的传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这一切并不说明代社会是男女平等的 ,它依然是夫权社会  相似文献   
2.
代宫廷教坊乐借鉴并承袭了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 ,在使用上有严格的规模和规定。在内容和形式上 ,融合并借鉴了其先源民族、西域民族及中原汉民族乐舞艺术之精华 ,又继承了本民族乐舞艺术传统 ,从而形成了集民族性、地域性、与中原文化的相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代妇女贞节观淡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契丹族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反映了契丹妇女在社会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契丹故俗中婚姻观念的进步因素。贞节观的淡化是受契丹民族固有的草原文化,以及隋唐五代婚姻中开放风气等因素的影响。贞节观的淡化,使契丹妇女敢于争取与男性同等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契丹女性为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西安平考     
西安平是汉代设置在东郡的重要县级政权。治所长期以来被认为在今宁东部的丹东市附近,《汉书》的注释、《辞海》、《宁通史》、《中国历史地图集》等著述,均将鸭绿江口的汉代安平口误作西安平县。现考,汉代的西安平,置于今宁西部的阜新市彰武县西北部的四堡子乡小南洼一带。西安平县统辖的区域曾扩展至今内蒙赤峰,通的部分地区。王莽时期,改称北安平。朝在西安平故地建豪州。西安平是东郡在西地区的重要门户和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东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4月至 1 0月 ,宁省考古队在阜新县关山挖掘了九座墓 ,出土了六方代后族墓志铭。考之史及出土墓志铭 ,可较详实确切地看到代后族的历史活动及对阜新的影响 ,有些方面甚至可以补证、修订史。  相似文献   
6.
以契丹为主体的国,因契丹族喜尚体育的民族风格及经济实力与文化建设的强大,为体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形成了较为全面、规范、以骑射为主要特色且形成定制的体育文化体系。因生活习俗相近等多种原因,其后金、元、清三朝均不同程度地继承了的体育文化,在的体育文化基础上发展,可以说代体育是金、元、清体育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7.
《和国信张宗益少卿过潭州朝拜信武殿》是苏颂《前使诗》的一首。陈子彬注文说,潭州是今日之长沙,汉朝功臣靳歙庙是信武殿。但是国是宋朝北部邻邦,北宋使臣赴不可能经过潭州,更不可能去朝拜那里的靳歙庙。这与常理有违。并且,按照习惯,靳歙庙应该建在江陵,即今日之荆州,潭州就没有靳歙庙,更不会有信武殿。另从《宋朝事实》《宋会要辑稿》《开州志》等历史文献及原诗内容分析,《和国信张宗益少卿过潭州朝拜信武殿》,是一首对"澶渊之盟"的颂歌,而"澶渊之盟"就签订于澶州。信武殿是宋仁宗于皇祐五年(1053年),为纪念其父真宗在景德元年(1004年)御驾亲征到澶州,战胜契丹,与之订立"澶渊之盟"的历史功绩,下诏建立于澶州的。因此,原诗题名中潭州实为澶州之误。  相似文献   
8.
五代十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宋、夏、金等民族政权政治上的分裂和军事上的对峙时期,但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并未因此而中断。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文化区的各民族不断南下进入中原汉族农耕文化区,促进了各游牧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并通过与汉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经济上的互通有无、政治上的相互借鉴、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推进了中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对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医巫闾地区在代处于较为特殊的地位,是代几位帝后的陵寝之地。其交通发展在代也达到一个高潮,为西通往东的必经之地。不仅与傍海道相连接进而拓展了中原通往东的交通路线,还在承袭前代的基础上完善了中京与东京的驿路;同时,谒陵路线、行军路线、内河航运穿插其中,形成以其为中心的重要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10.
金经济史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21世纪以来学界在金农业概况、发展原因、土地制度,畜牧业结构,货币种类、税收制度及贸易几个方面研究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区域农业特点、土地买卖及粮食供给、金农业思想史等问题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