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常人所不具有的飞行体验铸就和强化了诗人宁明的敏感善察、内敛理性和达观通透,这些成为其人其作的精神底色,令其诗歌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贽与紫柏达观二人都是朝廷政治派阀抗争的牺牲者。李贽被弹劾是因为有关'卓吾著书丑诋四明相公'的流言蜚语传入京城,而遭到首辅沈一贯的憎恨。当时关于矿税问题受到清议批判的沈一贯,对批判自己行政姿态的言行反应过激。紫柏达观被捕入狱的原因也是因为作者不明的妖书的出现。在政治派阀抗争中,利用毫无根据的流言使政治敌对者失势的手法,在当时十分横行。李贽经世论的重点在于揭露官僚社会腐败的实情和尊重能力主义的官僚人事,紫柏达观也和李贽一样揭露统治阶级的不公正,以救渡那些挣扎在苦难中的民众为使命。但是,二人死于狱中并非因为他们思想本身在当时的官僚社会被视为异端而受挫。  相似文献   
3.
沈辽散文内容丰富,主要反映在:知我知佛,崇仰佛门;佛忘我忘,修身持节;达观自然,超然物外;民生艰焉,为善殖福。从中既可以看出沈辽在思想上的复杂性,也可以看出他有一颗爱民之心。沈辽在政治上坎坷不平,一度被弹劾流放,颠沛流离中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形成了一种达观自然、超然物外的处世观,这也是整个宋代文人思想情感变迁的一个缩影。每到一处,沈辽都很关心民生,他的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令人景仰,这也是他诗文中光辉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段克己、段成己兄弟二人,有"稽亭二段"之称。其二人诗歌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兼具陶渊明的达观心态与杜甫的忧患意识。本文结合二段在金末的人生遭遇和入元后的身份变化,从达与忧两个角度阐释二段诗歌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台静农(公元1903-1990年),字伯简,笔名青曲、孔嘉等,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新文学的燃灯人”。  相似文献   
6.
达观作为晚明的高僧,一生以弘法救世为己任,并因政治取向与清流派党人一致而为执政沈一贯忌恨。续妖书案发生后,游走于京师的山人游客僧道等成为被集中怀疑的首要对象,沈一贯等人亦借机罗织陷害达观,致使其被缉拿下狱。后沈一贯又将达观罗织为沈鲤、郭正域的同党,加上达观妄议神宗拆毁海印寺及公然营救德清,遂使达观之狱不可解,最终冤死狱中。总体而言,达观之死不仅是万历复杂政局发展的结果,也是集中展现万历复杂政局的一个独特面向,为我们观察晚明政局走向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生活总是美好的。只是人的感受不一样罢了。乐观者逍遥快乐,享受生活、自然;悲观者忧虑重重,忍受茫然、痛苦。但其实往往都是一些不必要的忧虑。正如杞人忧天,许多烦恼都是自己凭空想象的.这是一个人不自信的表现。真正自信的人,他的生活的态度总是积极的,达观的,对失败、成功也能够超然视之。得何以喜。失何足忧?抛却杂念.便是人生的至境。  相似文献   
8.
金代遗民词人面对金元易代的现实,心怀家国倾覆之痛,在创作中吟唱着黍离之悲与沧桑之感。而另一方面,遗民词还具亲近山水自然、追求隐逸自适的情感特质。在艺术风格上,遗民词则具有豪迈悲怆与疏逸高旷的风格,这既是对金词审美风格的总结,也体现了金词风格的多样化和丰富性。论其缘由,实是金代120年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结果。正是此种语境下,遗民词在书写故国之感的同时,又包含了描山摹水之理性达观的情感倾向。而词家不凡的汉文化修养,又使得遗民词兼具豪健与疏逸风格。同时,遗民词的俚俗风格与隐逸内容,也是民族文化融汇的结晶,而这正是元曲的主要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南方论刊》2010,(8):I0011-I0012
大多数人始终难以分辨清楚,一个人能够取得巨大成功,获取让人艳羡的名声、权力与金钱,究竞是因为他刚好出现在某个合适时间的合适地点,还是他身上的确有某种特质驱使他必然卓尔不群。  相似文献   
10.
在非自然环境的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单词输入贫乏影响并阻滞语言输入。本文以功能语言学、交际语言学为理论根据,尝试从学习记忆心理,认知学习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的角度初步探讨单词信息的量变,中介编码活跃并加强语言表征的解释和记忆,以及单词编码方面的学习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