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俄两国签署《中俄合作规划纲要》已近三年时间,但中俄双方落实的状况却不尽理想,存在着体制、机制及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东北地区应利用俄罗斯远东开放的有利时机,全方位地开展对俄合作,采取超常规手段落实《中俄合作规划纲要》,增加投资,改变中俄贸易结构不合理等状况,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年代后,华侨大量涌入俄国远东地区佣工、谋生,大规模的赴俄移民潮开始形成。致使俄远东地区成为近代华侨移居国外的热点地区。赴俄华侨以山东籍为主,为俄远东地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劳务,加速了该地区的农业、采金业、铁路修筑等经济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3.
彭冰 《百姓生活》2014,(4):56-56
1950年7月,969名关押在苏联远东地区的日本战犯被引渡到中国,送往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等待中国政府的审判。这批战犯当中,不乏当年日军要员。  相似文献   
4.
5.
远东地区已被俄罗斯确定为亚洲粮食出口中心,在农业政策、资金等方面不断加大对远东地区的开发支持力度。与此同时,我国"一带一路"也倡议加大对俄农业合作力度。以此为切入点,以中俄远东农业发展规划正式获批为契机,从俄远东地区支持外国投资者的国家政策,"一公顷"土地政策,结合我国与远东地区农业合作的现状,深入剖析新时期俄罗斯远东农业政策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南进战略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从历史上看,一方面日本与英美等国在远东地区矛盾由来已久,另一方面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它既是中日战争长期化的结果,也是欧洲战场上德军胜利的鼓舞。  相似文献   
7.
从 1 9世纪 80年代开始 ,日本及欧美列强围绕满洲及朝鲜半岛的铁路权益 ,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使远东国际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 ,并导致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东西方结盟 ,即日英同盟的产生。朝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华夷国际秩序的框架内 ,中国一直保持着对朝鲜的宗主权。鸦片战争对华夷国际秩序产生了第一次重大冲击 ,日本及欧美列强在侵略中国的同时 ,也忙于瓜分中华帝国的遗产 ,而朝鲜则是他们争夺的重要对象。在对朝鲜的扩张中 ,获取铁路铺设权是其殖民扩张的重要内容。一  铁路投资风险小、利润高 ,并且可以通过投资铁路获得铁路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1997年4月3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死刑问题》决议,该决议由意大利及其他45个国家共同提出。在决策过程中,27个国家投了赞成票,11个国家投了反对票,14个国家弃权1。可见,死刑问题应由保留死刑的国家以相对主义的方式提出。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国家及伊斯兰国家这两大阵营极力反对意大利提出的决  相似文献   
9.
现在吸引中国人前往远东地区工作,对中俄双方来说都是有好处的。中国目前有很多剩余劳力,足以使俄罗斯因人口萎缩而废弃的工厂和土地起死回生。而远东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原材料。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70年代始,来自中国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破产农民和无业居民大量移居俄国的东部地区乃至欧俄核心地带,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形成了俄国境内广泛分布、人数庞大、从业各异的华工群体,成为近现代史上跨国界、跨文化的历史现象.从这一群体中产生了最早的俄语翻译家、互市商人和革命家,诞生了第一个华人团体--中国旅俄联合会和旅俄华工联合会.在十月革命中,先进华工英勇地参加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之中.旅俄华工以自己的坚强、勤劳、聪慧和正义赢得了俄国人民的尊敬和苏维埃政权的信任,一举改变了俄国数个世纪以来形成的扭曲的中国形象.这一特殊群体以及生存和活动方式,不仅促进了中俄两大民族的相互认识、两大文化的碰撞交流,而且促进了现代中国形象在俄国(苏联)的形成,即超越了俄国(苏联)人乃至欧洲人传统的历史一文化视野之下的负面中国形象.初步形成了现代中国的正面的政治一革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