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454篇
劳动科学   6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0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294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844篇
社会学   225篇
统计学   7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研究表明,德行领导作为家长式领导的核心维度,对员工行为有重要影响,但现有研究忽视了员工工作状态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以员工工作繁荣为中介,探讨德行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从社会认同的情感视角出发,考察了情感承诺在上述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德行领导对员工工作繁荣与创新行为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工作繁荣对其创新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工作繁荣在德行领导与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情感承诺调节了德行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情感承诺越高,德行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行政法对行政权力设置的两项基本原则是法无明文规定者不得为;行政权利与行政义务具有统一性且不得放弃性.任何主观上的因素或非法定情形都不得成为免责事由.行政权力的法定性是确定行政责任的实体性要求,在追究程序上,不宜用党纪政纪对待,应当将现有的一些责任制度在立法上独立并完善,明确行政责任的管辖、处理原则、责任范围、责任形式等.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电子商务等新的交易方式,冲击了传统的合同观念和交易规则。电子合同的出现对固有的要约承诺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承诺何时生效?与传统的函电成交方式比较有哪些不同?原有的承诺生效原则还能否适用?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08,(46):22-22
广东省纪委最近公布了10起典型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这些案件包括截留上级财政拨付给困难学生的书杂费减免款和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款,骗取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村委  相似文献   
6.
按照主观违法论而加以建构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有别于按客观违法论建构的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两者有着不同的研究进路和研究方法。主观违法论强调有责之违法,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客观的危害行为、刑事责任能力都是违法的构成要素,这种因人而异的违法观不能很好地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根据。从主观违法论立场出发,我们不可能从构成要件其中一个方面单独地判断违法性是否存在,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将犯罪构成要件定位于反映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事实特征,因此,犯罪构成只反映定罪结论,不反映定罪过程。  相似文献   
7.
串通招投标是一种与价格有关的限制竞争协议,美国等国家通过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予以规制,而日本则通过“实质性限制竞争”标准进行规制。我国应根据串通行为的不同性质,对投标人间的横向串通适用“本身违法原则”,对招标人与投标人的纵向串通适用“合理原则”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8.
警察违法暴力行为,包括刑讯逼供等职务暴力,也包括其他非职务暴力。警察违法暴力根源于警察权的天然暴力性。人们对警察的畏惧与对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警察违法暴力产生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司法授权、司法监督、司法救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位以及现行警务管理体制的弊病则在制度上催生了警察违法暴力。此外,警察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防治警察违法暴力,不仅仅是一个制度上的问题,更是一个法治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错案追究制”自90年代在我国各地法院全面建立以来,争议颇多。笔者认为,基于目前中国的司法状况,“错案追究制”确有存在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对“错案”的认定却陷入一个误区,即以权力为标准,而不是从案件本身找依据,致使该制度在执行中,既未能有效发挥监督警示作用,又加大了法官压力,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而完善此制度的关键是在于理顺“错案”概念。  相似文献   
10.
董智勇 《老年人》2008,(2):53-53
这几天,“契约精神”这个名词时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那是因为听了一次海归学者的演讲。当时,我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您在国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回答我说:四个字——“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