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总结和归纳周期系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元素周期系中存在一种可称为“双峰效应”的性质递变规律。本文论述了双峰效应的普遍性,并对双峰效应的实质和意义也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和归纳周期系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元素周期系中存在一种可称为“双峰效应”的性质递变规律。本文论述了双峰效应的普遍性,并对双峰效应的实质和意义也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4.
清人根据各自对词体特性的认识展开对词体发生问题的探究与解说。从“学”而言,清人大体上将词体发生时间定在盛唐至五代,并认为词体由诗与乐府衍变而来。关于词体生成方式,清人主要有“文体代嬗”与“音律递变”两种观点,其中以“音律递变论”为主流观点。从“术”而言,清人探究词体发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在文体和音乐两个向度。在具体问题的论述上,清人注重文献实证,同时又能对不同视角的观点博观约取、汲异补正,显示出崇尚实证的学术路径与包容通变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根据拓扑化学理论,建立一个新的拓扑指数YM,并将YM和一阶分子连接性指数XI与脂肪族化合物的摩尔折射度相关联,相关系数良好.新方法计算方便,精度高,物理意义明确,很好地描述了脂肪族化合物摩尔折射度与其结构之间的递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 ,“知行递变”是新闻写作运思过程的基本规律 ,整体地看 ,运思是由“知”(提出目标 )到“行”(抵达目标 )的过程 ;微观分析 ,各阶段也是“知”—“行”的层层推进 ,前阶段“行”的结果作为后阶段的“知” ,后阶段的“行”实现完成着前阶段的“知”。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上的"词曲递变"问题由于年代久远、线索断裂错综而遗留并因20世纪"进化论文学史观"强势书写而遮蔽。"词曲递变"是宋、金对峙时期在南(南宋)、北(金)两个路向上多元发生的,并非线性的进化,即在词曲递变的总趋势下,有着南、北两个独立的路径,其过程与内涵并不等同于因王朝更替元曲对宋词的代兴。南、北音乐文艺和歌舞艺术系统的差异和分立,以及"近世文化"的"宋型"和"金型"之别,决定了"词曲递变"在南、北两个独立的路向发生。"词曲递变"的内涵可以表述为:南宋与金朝对峙时期,北宋以降由士人文化和市民文化雅俗二维构型的"近世文化",其二维结构中的雅俗文化已经发生动态消长——文化权力下移、勃兴的市民俗文化日益改变着原先二维结构中的不平衡的弱势地位,并由此导致了社会心理和审美趣尚、审美心理的进一步的"世俗化转向",在此意义上"词曲递变"就是新一轮的"雅俗递变";而作为直接动力的音乐文化传统的嬗变决定了词体文学和曲体文学音乐文艺中心地位的变化及其文体功能迁变——伴随曲体文学和词体文学的音乐文艺中心地位的易位,由词体到所谓"散曲"是抒情性、抒情功能向抒情、叙事功能的迁变,由词体到所谓"剧曲"是由抒情性向表演性的迁变。辨析"唐曲...  相似文献   
8.
从“逆变说”到进化论——中国传统文学史观的蜕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进 《江淮论坛》2001,(3):78-85
中国传统的文学史观到近代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 ,本文即想梳理这一变化 ,总结出中国文学史观从传统到接受西方影响所发生的蜕变。从龚自珍的“逆变说”到周氏兄弟的“进化论” ,本文概括了晚清各家各派的文学史观 ,并指出他们是如何踩在前人的肩膀上 ,作出自己的因革 ,达到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词曲递变",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涵义,文体之变,是研究的基础命题。宋金时期,一些文人词基于采风而发生某种"曲化"迹象。元代"北曲"取代词体成为文人歌辞体的主流,文人在以文学为本位的"乐府"观念中,继承律词、律诗的形式规范建构了以散曲小令为典型的北曲"曲体",在"俚歌"意识中保留了套数的民间歌曲形态,形成了北曲文体形态上的"雅"、"俗"两系。  相似文献   
10.
诗词文体递变是词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唐五代社会形态转型俗化的历史背景下,汉民族的思维和言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推动了诗词文体递变中创作模式的转移,呈现出由传统的意象手法向"散文化"抒写演进的轨迹。三位代表性的作家——李商隐、温庭筠和韦庄以其各具特色的经典作品,体现了一个古典意象原则的恪守、意象手法的横向转移以及"散文化"抒写展开的创作模式合乎逻辑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